• 70阅读
  • 0回复

年轻的土地新的希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04
第1版(要闻)
专栏:

  年轻的土地新的希望
——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宋光茂
九曲黄河从西部高原奔腾而来,划过神州大地,在这里浩浩荡荡汇入大海,丰富的水利资源和它挟带的大量泥沙造就了这片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这里每年要增加土地两三万亩;地下有丰富的石油在涌动,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就在这里。
  记者来到黄河入海口城市——山东省东营市,矗立在城市门户的巨幅标语赫然入目:“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加快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这是江泽民总书记来这里视察时欣然留下的题词。
  向产业多样化转变
  1999年6月24日,江泽民总书记先后考察了黄河入海口、胜利油田和东营的城市建设情况,对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寄予了厚望。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黄河三角洲石油资源丰富,土地和海洋资源充足,生物资源多样,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一定要好好开发。要把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书记还要求抓住、用好机遇,有计划、有目标地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环境,努力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经济区。
  江泽民总书记考察之后,多少年来“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黄河三角洲开始展现在世人面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黄河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列为支持《中国21世纪议程》的第一个优先项目,山东省把黄河三角洲的开发确定为全省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三角洲上的两大明星城市———东营市和滨州市去年也拉开了架式招商引资。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的“大势”一下子形成了。
  油气开采业是东营市的经济支柱。市委书记石军介绍,东营市GDP、地方工业总量和市级财政收入这3个指标的70%都集中在油气及石化产业,“油田一‘感冒’,我们就跟着‘打喷嚏’”。
  城市因油而兴,但油气资源不可再生,储量再丰,也有枯竭之时。山东省委、省政府认真审视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思路,要求提早发展替代产业,避免走因油而兴、因油而衰的路子。省里批准了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三大”战略: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当地政府也向外来投资者承诺:实行最优惠的政策,创造最优良的秩序,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这片土地立即受到了海内外客商的青睐。仅东营市去年已实际利用外资40多亿元。
  向荒碱地要财富
  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在入海时已成为“造地能手”,但这些新造地大都是不能耕种的荒碱地,仅在东营市就有这类土地525万亩,人均3亩多。过去,这荒碱地上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一到冬天农民就刮地皮腌咸菜。治不了盐碱,土地再多也派不上用场。
  去年春夏时节,记者在这里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一片片围着塑料薄膜的蟹池,一方方渗水养殖的虾池、鱼塘,一块块碧绿的藕田,旁边配着一方方高高筑起的台田。这是东营人创造的“上农下渔”和“渗水养虾”模式。这种新技术成果给荒碱地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财富。
  “上农下渔”模式以10亩地为一单元,4亩台田,4亩蓄水养殖塘,其余引黄水渠、排碱沟和道路占2亩。当地群众在荒碱地上挖塘筑台,塘有多深,台有多高。引黄河水蓄入塘中,抽水灌溉,压碱种田。在利津县陈庄镇的万亩渔农科技示范园里,高1.8米左右的一块块台田里茄子、辣椒等蔬菜生机盎然,禾苗青青,养殖塘内放养着乌鳢、黄河口鲶等名优鱼种。据副县长刘廷景向记者介绍,只要黄河不断流,4亩水塘年养殖收入可达1万元左右,4亩台田年收入6000元,效益高于普通耕地。现在,全县已开发荒碱地5万多亩,年收入近亿元。
  荒碱地得到成功开发,黄河三角洲广袤的土地资源遂被海内外客商看好。一项由日本政府提供的69亿多日元贷款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签署了最终备忘录。
  油地协作写新篇
  被誉为“海上长城”的孤东海堤,是胜利油田职工和东营市干部群众团结协作的辉煌篇章。
东营建市伊始,胜利油田在孤东浅滩地区发现了丰富的油藏,但大海涨潮时这里水深近1米,开采难度比较大,油田会战指挥部决定用大堤把大海向外推出2公里。当地政府先后组织5万民工,展开了孤东大会战。与大海的较量,惊心动魄。建设者们浸泡在齐腰的海水里,修了冲,冲了再修,奋战24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只剩下即将合龙的虎口了。上万名干部群众排成几条长龙,借大海退潮、海水从虎口排出大堤的短暂时机,各抱草袋或石块,一起拥向虎口……15年在由孤东海堤拦成的70平方公里陆地上,已采油上亿吨。
  胜利油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山东省慷慨支持,仅东营市现已累计贡献土地127万亩,是胜利油田占地总面积的92.8%。全市农业人口平均每人贡献1亩多地。
  加快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是今天油地双方的共同目标。他们本着油地两用、互惠互利的原则,累计投入50多亿元巨资,联手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骨干工程。广利河等十几项大型防洪排涝工程的开挖,广南、广北等大型水库的兴建,使黄河三角洲拥有了比较完善的引蓄排灌体系;油地双方共同修建的1300多公里的干线公路、新近通车的东青高速公路、东营海港、广利港等,搭起了黄河三角洲大交通的主体框架。更让人惊喜的是,大开发带动了三角洲的旅游新产业,神奇的黄河入海口、“海上长城”、“天鹅湖”已在开始吸引八方来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