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面向国际市场调整农业结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2-17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面向国际市场调整农业结构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副司长叶兴庆
  ●加入WTO,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之中的农业结构调整将增加新的压力。
  ●面向国际市场调整农业结构潜力巨大,可以获得大量贸易收益。
  ●调整农业结构,不仅仅是要调整各种农产品数量比例关系,更重要的是要调整农产品品质。
  对我国农业而言,加入WTO,意味着在2004年之前的这一段时期内,理所当然要遵守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之规定,并履行与各成员国签订的双边贸易协议。2005年之后,农业贸易自由化的程度只会增强,不会降低。我国在2004年之前所采取的一些保护性措施,届时将不能继续运用。这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之中的农业结构调整将增加新的压力。
  大量研究表明,我国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方面处于比较劣势,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则有相当比较优势。增加进口土地密集型农产品,扩大出口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可以获得大量贸易收益,面向国际市场调整农业结构潜力巨大。
  调整农业结构、获取潜在的贸易收益,不仅仅是要调整各种农产品数量比例关系,更重要的是要调整农产品品质、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因而,减少劣质品种的生产、增加优质品种的生产,就成了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当在更深层次上理解农产品品质问题,把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作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优势农产品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
  超小规模经营的农户是没有能力面向国际市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在农户与国际市场之间,应当有起沟通作用的中介。借鉴国外经验,由生产同类产品的农民组成合作组织,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是一条可行途径。如美国加州柑橘协会、澳大利亚小麦协会等。同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尤其应当高度重视加工型、贸易型龙头企业的作用。由龙头企业寻找国外订单,组织农民生产,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系,是面向国际市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有效途径。这项工作应与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化,有利于统一技术标准,使出口农产品生产达到国际市场认可的绿色标准;有利于出口农产品的深加工和产业经营;也有利于外贸部门实现规模经营。
  加入WTO对我国各地农业的影响是不同的:一是开放农产品市场对国内农业生产的影响呈现地区差异性。沿海地区是进口农产品登陆处,没有远距离运输的天然屏障,将是进口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地。这对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施加的压力,要远大于内陆地区。二是农产品出口的机会在地区的分配将是不均衡的。我国地域辽阔,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自然条件,东西不同,南北各异。有出口比较优势的地区将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因此,应当根据开放农产品市场的情况,以及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的原则,积极调整我国农业的区域结构。
  沿海地区区位、市场、技术等方面有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比较优势。支持、引导沿海地区利用好这一优势,既可以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开辟新的途径,又可以带动内地农业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