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由树看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03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

  由树看人
  斯雄
  当大江大河都快要变成“黄河”的时候,当沙尘暴横扫北京、沙漠逼近的时候,人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树,乱砍滥伐、植树造林也成为经常谈论的话题。
  过去说到树,除了惯常所谈的荫翳蔽日,就是烧柴、盖房、打家具了;现在,人们轻易不再言砍伐,而是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提高森林覆盖率——人类被动地也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树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其本意是言“树人”之难,其实,“树木”亦非易事。
  在不少山区,每每看到那些童山濯濯,我总忍不住问当地人:这些山上原来就没树吗?回答几乎都是否定的,都是被砍伐了。我再问为什么后来不种上树,回答是:人工栽种,飞播造林,都试过了,但石头山上,树的存活率低,生长也慢,十年可能也就长那么短短的一节,要长成大树,非得几十上百年甚至几百年不可。
  在内蒙古恩格贝沙漠边沿的一处林场,正在与沙漠抗争、艰难地封沙育林的林场工人告诉我:种树并不难,真正难的是护树养树,既花精力又花钱,植树造林要见成效,关键在后期的工作。
  这使我想到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每次都大事宣传出动了多少人、植了多少棵树。假使把这么多年所植树的总数加起来,估计地球陆地上的植被早覆盖满了。可长期以来,地球上的森林覆盖率总体上讲,增长还是有限,有的地方甚至还在减少。一年又一年地植树,最终“茁壮成长”的,究竟有多少?
  一棵树要长成,是真不易。砍一棵树,又实在太容易。
  内地的不少城市里,杨树很多,每到春天,城市的天上地上到处飘的都是像棉絮一样的杨花,也影响城市的卫生和观瞻,据说对人体也有害。好几年前,苏北有个深受其害的城市决定换树种,于是,把市区长了几十年的杨树全部砍光,统一种上新品种的树苗,整个城市一夜之间变得光秃秃,结果弄得民怨沸腾。无独有偶,湖北武汉市的部分地区也同样为杨花所困,但该市接受专家建议,将树冠截去,留下四五米高的树干,通过嫁接,改良品种。如此一来,马路两旁,树木始终茂盛依然。
  对树的不同态度,反映的是人的素质。从树身上折射出许多可以作用于人的东西,这种微妙的作用,潜移默化,又难以言传。
  “古来名山僧占多”,名山风水好,植被也茂盛,以至于树木都好像沾染了仙气;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棵小树,也是生命的一种象征;在皇家的庭院和陵园里,作为历史的见证,树木似乎也透着沧桑和凝重。
  细心人会发现,国外的高尔夫球场周围往往树木参天,有些树甚至都有好几百岁了;反观我们的球场,周围多是稀稀拉拉的一片树林,有的还只是苗苗。因陋就简如此,资金的问题恐怕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茂密的树林不是有钱就能马上买到的。
  新兴城市常有的景观是,高楼大厦之下,新修的马路两旁,排列的多是低矮细小的树苗,一眼望去,尽是光秃秃的楼宇和赤裸裸的马路。但在深圳人引为自豪的深南大道上,大树齐刷刷排列两旁,很难想象它会是条新修的马路。据说,深圳在修深南大道时,特意从外省市购买年代久远的大树,连根带土移栽过来,马路建成当年,就出现了绿树成荫的景象。
  特区人悟到了树后所蕴涵的人文价值:枝繁叶茂的大树给人一种厚重和踏实的感觉,可遮挡并消减一些不应有的肤浅和浮躁,还能激发人的勃勃生机!
  树和人,如唇齿相依。树依赖人,透过婆娑的树影,也能看见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