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人才团队——天津药业:不畏强手直面竞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2-20
第1版(要闻)
专栏:深化国企改革典型报道②

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人才团队——
本报记者朱剑红傲腾陈杰
  天津药业:不畏强手直面竞争
  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地地道道的老国有企业,它的前身为天津制药厂,始建于1939年,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皮质激素类药物科研、生产和出口基地。
  几十年来,皮质激素原料药一直是天津药业的支柱产品,以其产量和利润占整个公司总量一半的地塞米松系列为主导产品。这一产品因附加值高,被业内称作“激素之王”,其市场争夺激烈也就可想而知。天药直面国际竞争,以最强的对手作为赶超目标,它的商战故事被天津写入了中学生思想政治教材。
  “地塞米松之战”:天津药业反败为胜
  90年代前后,在中国的皮质激素药物市场上,曾经发生过一场堪称你死我活的“地塞米松之战”:一方为号称“世界王牌”的法国罗素公司,另一方为老牌国有企业天津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从1993年开始,天津药业的地塞米松以价格为优势,向罗素公司提出了挑战。法国罗素公司的地塞米松从此前每公斤售价3万元开始节节后退,而天津药业则摆出“不管罗素公司降多少,总比你低500元”的架势。在白热化的阶段,美、意等国的产品相继退出中国市场。价格战打到天津药业的产品价格低于罗素公司产品的外贸进口成本时,罗素公司开始沉不住气了,先后4次主动提出休战,要与天药统一价格,划分市场。天津药业的回答是:“宁可让利,决不失地”。
  1998年初,法国罗素公司终于悄悄退出中国市场。目前,天津药业地塞米松系列产品占领了90%以上的国内市场和除中国以外50%以上的亚洲市场,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40%,并出现在欧洲市场。
  你也许没有想到,这场竞争的胜利者——天津药业,曾两次败在法国罗素的手下。第一个回合在1982年。中国向世界打开了国门后,60年代已停止进口的外国地塞米松产品杀回中国市场,其中法国罗素公司实力最为雄厚。罗素公司凭借产品质优价廉和庞大的规模经济效应,成为中国地塞米松市场最大的供应商。天津药业的产品在洋货面前一触即溃:含量为96%,低于罗素公司,成本却比罗素公司销售价还高,当然是不堪一击。
  第二个回合在1991年,经过5年积极备战,天津药业花了45万美元从意大利引进一项生产工艺,花了388万元人民币新建了一条生产线,同时还引进美国、意大利、德国专家。
  虽然技术指标完全达到了引进水平,但成本原地不动,在跨国公司降价和国内原料价格大幅上扬的内外夹攻下,天药生产了100多公斤,亏损了100多万元,又一次惨败下来。当年的败者,如今却成了行业巨头,1993年以来,天津药业连续8年高速度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增长20%以上,综合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同行业前列。
  商战启迪:竞争要靠核心能力取胜
  1992年,天药面临着重大抉择:要么奋起拼搏,在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夺回市场;要么亏损、破产,最后让国家来收拾这个烂摊子。何去何从?他们不甘心放弃倾注几代人心血的皮质激素产品,不甘心国有企业就此垮下去,不甘心把中国市场拱手让给外国跨国公司。天药董事长师春生回忆说,当时我们领导班子下定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脱几层皮也要把公司搞上去。这种信念对搞好国有企业是第一要义。我们分析了市场和企业的优势劣势,在国有企业中较早制定了发展战略:高科技加规模经济。
  从困境中崛起,天津药业所悟到的“高科技”非常具体:生产的所有产品,在中国只要还有一家生产,质量和消耗指标就要领先于它;主导产品地塞米松要超越世界王牌罗素公司的产品;开发的新品附加值要高,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
  用师春生的话来说,药业公司的“高科技加规模经济”,实质上就是“高质量加低成本”。在相同质量的前提下,要使自己的产品价格具有竞争优势,非有工艺技术的重大突破不可,企业缺乏自主的先进的核心工艺技术就难有立足之地。天津药业必须在改造传统工艺,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上下功夫。瞄准对手的一流产品,经过1993年“生物脱氢”和1997年“地塞米松系列产品”的两次重大工艺改进,地塞米松原材料成本先后降低了30%和40%。在质量上,通过第一次工艺改进,11项指标除外观色泽不如罗素公司产品外,其它各项都可与其媲美;第二次工艺改进,则使外观色泽完全与罗素公司产品相同,并超过了美国、意大利公司的产品,使地塞米松具备了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实力。
  在天津药业,技术开发、市场开发是一线,生产作为二线。通过建立开放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有力灵活的市场开发网络,构建培育企业核心能力的组织基础。天津药业拥有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已发展成为国内最主要的甾体皮质激素药物研究开发基地。以技术开发中心为主,在生产经营全过程建立技术创新系统,每个车间都设有试验室,各班组都有工艺员、试验员,公司投入技术开发中心的科技费用每年都不少于3000万至4000万元。1993年以来,共研制出了130多项新工艺和14种新产品,全部投入生产,新产品、新工艺创造的产值和销售利润,每年都占公司总产值、总销售利润的70%以上。天津药业将市场信息、产品销售、质量监控、储运发货到售后服务形成链条,只要国内用户急需,销售人员一刻不耽误地送药上门。
  人才团队:开掘企业核心能力的源泉
  天津药业认为,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没有一定的投入形成生产规模不行,不改造国有企业陈旧的体制不行,但最根本的是,没有高素质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团队不行。
  1988年,即师春生和新领导班子受命天津药业的第二年,当时部分国有企业不景气,都不想过多招聘大学生,天津药业则相反,凡是有识之士,专业对口,只要愿意来,诚心诚意敞开大门欢迎,在工资、奖金、住房分配等方面给予大学生较优先的待遇,重视、重用、重奖,千方百计地引才聚才。
  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天津药业不仅实行了足以与当地的外资企业抗衡的物质待遇,还非常注重创造一种适合高层次人才生活、工作和发挥才能的环境,用师春生的话说:“中国知识分子光靠钱是买不来的。”比如,公司规定博士后可以不坐班,只要真心实意地干,就可享受公司提供的待遇。再如,公司对科技人员实行重奖多年而没有造成负面效应,是与企业内长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分不开的。
  天津药业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近年来,把一大批学历高、素质高,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特别对敢闯敢试、业绩突出的年轻人,大胆予以重任。药业集团领导班子中3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了3名,集团公司和下属子公司所有车间的技术主任和主要部门负责人,大多数是1990年以后毕业的大学生,主要部门都充实了本科以上大学生从事管理工作,更新了管理层知识结构,为企业带来生机与希望。29岁就担任公司总工程师的南开大学硕士卢彦昌,带领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其中“地塞米松系列产品新工艺”每年为公司创造近1个亿的利润,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成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创新、完美”是天津药业的企业精神,公司明确奖励创新。1992年以来,共拿出近400万元每年都奖励一批科技有功人员,规定奖金的70%必须奖给主创人员,管理者等无关人士一分不取。对新分配的大学生,首先立足于培养,其次是使用。
  面对“入世”,面对更为激烈的人才竞争,师春生非常清醒:“开掘核心能力的深层而持久的源泉必将是企业的人才团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