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我演杜十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2-21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创作手记

我演杜十娘
李海燕
  去年,我有机会看到了邹忆青、戴英禄二位剧作家的京剧文本《杜十娘》,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杜十娘的故事几百年来广为流传,已搬上过戏曲舞台和银幕,可这个文本对故事内涵重新开掘而生的现实意义和文化意蕴等,引起了我的创作激情。我正在学习的中国戏曲学院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接受了这个剧本,决定排演新编京剧《杜十娘》。
  戏曲艺术的个性是建立在歌舞化的表演上,饰演杜十娘如何从“守成法”到“不拘泥于法”到“脱离成法而又不背离成法”,对我这个艺宗程派的青年演员无疑都是一次学习,一次自我挑战。我对杜十娘这个人物的理解是:她身陷污淖心地高洁,她善良钟情却又有主见有理智,她有一种平凡的过普通人生活的理想:“但愿能与公子(李甲)相依相傍,作一个常人妻安度时光”,然而,“这世道不容我脱出罗网,怀抱着一腔恨葬身汪洋。”杜十娘以生命作代价来维护作女人的尊严,以她的死控诉了充满铜臭味和道德沦丧的黑暗人间。
  出于对人物的理解和把握,我力求以唱念作舞来展现杜十娘的苦恨、甜蜜、震惊和愤怒。第一次出场时“飒飒秋风入绣帘”的唱段糅进了江南评弹的旋律,表达着杜十娘的哀怨忧伤,如泣如诉,委婉深沉;花烛之夜“芳草园秋色朗清风送爽”的唱段则是充满了喜悦幸福,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美好,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行腔都得把杜十娘此时此刻如同获得新生而又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境传达给观众。
  出于对人物的理解和把握,我没有按照传统的青衣行当来表现杜十娘,立足戏曲身段的神韵,我大胆地借鉴了舞蹈的肢体语汇。比如在和李甲初次相知相恋“霎时间忽觉得心潮激荡”的独唱对唱重唱里,用了一组浓厚浪漫气息的载歌载舞身段组合,糅进一些现代交谊舞的动作和调度,以展现一个弱女子忽然拨开乌云看到了天空霞彩之际的欢愉。在喜结良缘的夜晚,用一条夸张的绣巾进行大幅度的舞蹈渲染,化用了民族舞蹈中的“双抛、对展、托举、飘围”等动作,既强化杜十娘此时的欣喜兴奋,同时也为最后的沉江作了鲜明的逆向铺垫。到痛定思痛大段念白引出怒沉百宝箱的唱腔时,因为人物已有誓死如归的心理准备,形体处理上我力求把握庄重挺拔而又不失姿质娇艳的风韵,给人以悲怆的美感。
  如今,《杜十娘》已经和观众见面。在北京首演和在南京举办的全国京剧艺术节上,《杜十娘》得到专家的交口称赞,赢得了观众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作为主演,我很欣慰。这是我们研究生班师生共同向观众奉献的一片心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