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互联网: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2-22
第7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本期聚焦怎样看待互联网

互联网: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本报记者蒋亚平
  互联网在中国,总的来说,是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前两三年,大家谈互联网,一般和英雄、财富联系在一起。最近一年多,这种词少了,联系在一起的词多是骗子、投机。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泡沫”。对互联网的看法,为什么前后差距这样大?
  大喜大悲互联网
  互联网的发展确实有泡沫,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股市。美国纳斯达克是与互联网有关的各种高技术公司的资本大本营,短短半年多时间,其指数由2000年最高时5000多点,跌到2001年3月份的2000点,跌了60%。盼着反弹,又碰上“9·11”事件,最低跌到1400多点。整个市值蒸发掉2/3还多。上市公司也是。越是和互联网密切的公司,跌得越多。中国在美国上市的几个互联网公司,现在的股价都只是最高股价的几十分之一。
  二是代表互联网形象的网站在广告市场上的表演。199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主要大城市可以看到铺天盖地的网站广告,许多公司的广告以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元计。现在,有的网站人去楼空,广告依旧,公共汽车还拉着已经消失的网站广告到处跑。
  三是网站的互联网应用业务名不副实。网站起步时,都是举着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生活平台等大旗。三四年过去了,尽管业务有一定发展,但最叫座的服务依旧是新闻内容。
  四是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前三四年中,工资最高、拿钱最多的人,是互联网行业的人,动不动年薪几十万、上百万元,甚至几百万元,太离奇了。
  大家说泡沫,大体是指这四个“泡”。从这个意义上说,前几年互联网发展确有不正常的一面。比如著名的8848网站,曾是中国电子商务的“旗手”,现在名存实亡,最近重组后干脆放弃了电子商务。这不是一般的泡,是大大的泡。
  坚实厚重的互联网
  但是,能不能由此就说互联网不行了?恐怕不能。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三个和互联网有关的基本数据:一是上网的计算机数,二是网民增长的速度,三是带宽。
  根据CNNIC的统计,从1997年到2001年6月底,我国内地上网计算机数从29万台增长到1002万台,增长近34倍;即使是从“泡沫”开始破灭的2000年4月算起,也增长了将近2倍。网民从1997年的62万,发展到目前的2650万,增长近42倍;从2000年3月到现在也增长了将近6倍。还有和数据流量密切相关的带宽,从1997年的25兆扩张到现在的3257兆,增长了129倍。这些数据说明,互联网的基本要素保持着稳定、迅速的增长。这是最基本的估计。
  而从应用方面来看,互联网也一直很坚实地往前走。1997年1月1日人民网刚上网时,原创新闻几乎没有。现在,每天发布的各种新闻信息加在一起上万条。人民网的访问量从最初的几万,到目前1000多万。有的网站更多。最近有调查表明,用户平均一星期发邮件近10份,收邮件7份至8份。前几年,网站上的人影还是一蹦一蹦的,看不清。现在,多媒体开始成为最时髦的互联网业务。网上游戏已经成了规模。即便是大家认为还不算成功的电子商务,在旅游产品开发和购书业务开发这两方面,已经有了突破性发展。
  实际上,到现在互联网最大的应用还是发布、获取新闻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媒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媒介大家族中越来越举足轻重。调查表明,网民一周接触互联网的时间仅次于电视,超过10个小时。网民上网后,接触传统媒体的时间明显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减少了32%,听广播时间减少了34%,看报纸减少了23%,看杂志减少了28%,读书减少了22.6%。在一些大城市网民中,互联网已开始成为个体与社会沟通的第一通道。
  在社会对互联网非议甚多、很多投资商对互联网失去兴趣、业界精英“大逃亡”的时候,上述实实在在的调查数据表明,互联网正日益深入我们的生活,充实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
  问题出在哪里?
  互联网不是泡沫,它在稳定地成长。但是,互联网在自身发展路途中,确实遇到了麻烦,突出的问题是收入模式,“只会烧钱,不会赚钱”。股市泡沫破灭,大概有上万亿美元烟消云散。这钱跑到哪儿去了呢?不外乎这样五个地方:
  一是在互联网发展过程当中,有些公司、产品、网站花了不少钱,在经济学上叫“沉没成本”,收不回来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广告投入,公司消失了,巨额广告投入也就变成烟,飘走了。
  第二,确实有一些从事互联网业务的人工资水平过高。相关的咨询公司、评估公司、广告公司等各种中介公司,也在这个“烧钱”浪潮中发了大财,远远超过了社会平均利润。
  第三,客观地讲,有一部分钱不是跑了,而是转化成了社会财富。这几年,互联网公司对中国互联网的启蒙和普及推广,对中国网民的培训和教育,花了不少钱,功不可没。
  第四笔钱最多。粗算一笔账,人均一周发10封电子邮件,一年520封,按一封信的邮资0.8元计,一年416元。按目前2600万网民算,一年就是108亿元。这还只算了邮件,网民在网上得到的其他各种内容服务,如看新闻、查资料、玩游戏、听音乐等等,几乎都没有付给网站一分钱。实际上,网民从互联网发展中获取的利益是最大的,在这个意义上说,“烧”掉的钱,相当一部分成为收益进了网民的腰包。
  第五笔钱数目也不小,那就是网民支付的上网费。然而,这与网站无关,与内容提供商无关,而是交给了传统电信服务部门。
  实际上,除了少数大网站有些广告收入,互联网门户网站的主体业务基本上都是免费,而维持网站运转所需要的大量经费一分也不能少。很显然,这种局面是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的。作为网民,你不交钱,得到了服务,却说别人是“泡沫”,这不公平。如果想长期稳定地得到互联网的好处和利益,应该改变自身的消费观念,花钱买服务。
  互联网要在创收上走出一条路,摆脱“泡沫”形象,除了继续办好网站,打造品牌,增加访问量,扩大广告收入外,还应该在如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降低自身成本,使本企业、本行业的成本尽可能早日回归到社会平均成本上去;二是在搞好服务、保证质量、适应需求的基础上,大胆、坚决、理直气壮地推出相关互联网业务有偿收费服务,包括E-mail收费、信息产品服务、咨询服务和电子商务服务;三是应该考虑将电信服务接入商的一部分收入,适度转移给互联网内容服务商。
  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互联网确实是人类发明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好东西,所以大家接受它,喜欢它,享用它。目前,网站访问量迅猛增长,有些网站日访问量超过8000万,其综合影响力已经超过报纸和电台,直逼电视,真不能低估。从影响互联网发展的各种因素来看,它将会变得比以前更强、更壮。
  首先是技术。大部分技术都是现成的,它只会更加完善。其次是网民。现在的网民像是吃到美味佳肴的食客,挡不住互联网的诱惑,新来者越来越多,每个人都是回头客。
  三是资本的推动。确实有不少投资者惨败而归。但是,市场上这么多钱,总要找出路。往传统产业投,回报有限。经过这次调整,互联网业留下的一些项目,一些人,很可能是最有投资价值和前景的。特别是现在的市场基础跟以前不一样,线路更宽了,资费更低了,网民的需求更多、更成熟了。所以,对互联网及相关业务的投资,一定还会有新的高潮。
  互联网的希望还基于一种“青春英雄的躁动”。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传统产业各个领域,人员和职务都相对饱满和稳定。但是在互联网这个行业,没有英雄存量,人员普遍年轻,只要有创造性,就容易得到认可,容易成功。
  三年前,有人称互联网为“冉冉升起的网络媒体”。此时此刻,这个比喻可以改变一下,互联网已经成长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这几个力量聚在一起,形成巨大合力,必然推动中国互联网风风火火往前走。
  前段时间说互联网是“新经济”,现在又说互联网不过是“一张皮”。这两种说法都有失偏颇。的确,互联网像“一张皮”,但是,当这张皮长到传统产业的骨头和肉上去的时候,完全可能会长出一种新的生命。
  毛泽东主席有两句诗:“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前几年,互联网行业的人都有这种豪情壮志,但这两年蔫下去了。时至今日,这个雄心壮志还得有。互联网这块蛋糕肯定会越来越大、越来越甜。历经艰辛的互联网产业,只要牢牢记住为网民服务,面向市场,一定会成为大赢家。英雄的时代刚刚到来,互联网仍将是英雄、财富、幸福生活的摇篮。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