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蓄势夔门欲成龙——看重庆怎样推进工业结构调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2-24
第1版(要闻)
专栏:

蓄势夔门欲成龙
——看重庆怎样推进工业结构调整
新华社记者费伟伟范伟国
  重庆雾多。然而近年来重庆人明显感到,雾霭层层的日子比前些年少了。统计表明,这座曾被列为世界十大酸雨区之一的山城,今年三季度大气中二氧化硫比1995年降低85%,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的已占83%。最近,联合国亚太经济委员会邀请重庆赴清洁环境倡议行动会上作经验介绍。
  “要把被我们赶走的阳光、蓝天、白云再请回来。”重庆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这个响亮的口号。一大批“五小”企业关停了;被称为几大污染源的电厂小机组、水泥厂、沥青厂等关停了;清洁能源工程启动了;随着一批企业的破产兼并,市区里的烟囱少了……
  这一深得民心的“净空工程”,正是重庆市近几年全力推进的工业结构调整的一部分。随着调整力度的加大,经济现出了光明:
  今年重庆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9%,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在经历连续7年下滑和高额亏损后,重庆工业去年扭亏为盈,今年又大幅度增盈,增幅达28%,盈亏相抵后全年可实现利润18亿多元,创历史最好成绩。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幅更高,同比增长1.5倍。
  重庆工业正在发生一种深刻的转折。
  越是面对挑战,越要振奋精神加快发展。重庆解放思想,以一“减”一“增”积极构建合理的经济结构
  重庆,一个和老工业基地、三线建设基地、三峡库区移民迁建紧紧相联的名字,且地处交通偏僻的西部。重庆国企量多面广亏损大。在剖析其长期严重亏损原因时,人称是“东北现象”和“西部现象”的叠加。
  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一个工业经济总量只相当于东部沿海一个地级市的老工业城市,又要肩负起带动经济相当落后的三峡库区经济全面发展的重任。尤其今年,重庆农业遇到5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
  “越是面对挑战,越要振奋精神、加快发展。”重庆市委书记贺国强反复强调,必须消除各种“等靠要”思想,消除埋怨畏难情绪,负重自强。他要求全体干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面对重庆设直辖市、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建设这样的大好机遇,我们是否把政策用足用够了?是否创造性地运用了中央政策?“如果没有思想的解放和作风的转变,那么,各种机遇就都会丧失。”
  观念更新的深度,既决定行为的方向,也决定行动的力度。秉思想解放之炬,重庆近年来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子显著加快,做足了一“减”一“增”两篇文章。
  兼并、破产,是从源头上消灭亏损的良策。然而因其牵涉方方面面,虽然中央给了政策,实施起来也是困难重重。重庆市近年来铁下心坚定不移地予以推进。今年以来不仅解决了1997年破产的3户企业的遗留问题,而且对资不抵债、长期亏损、产品无市场的61户拟破产企业,一年就完成职工安置和破产41户。
  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市财政挤出1.7亿多元作为职工安置的周转金;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市和各区县政府就一举接收了市属国有企业开办的中小学校130所,占企业办学数的87%;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重庆市市长包叙定毫不犹豫地说,这些企业正在爬坡,推一把就上去了,市财政再困难咬紧牙关也要出手相助。
  “减”似雷霆万钧,“增”如春风化雨。“增”的文章则做在采取多渠道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上。不少民营企业家把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的34条扶持政策,比作“三九天吃‘麻辣烫’”。像对各地普遍反映强烈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重庆出台具体措施予以缓解。如为大企业提供配套的小企业需流动资金贷款,可由相关大企业以业务合同向金融部门作出“鉴证”,履行手续后即可获小额贷款支持。
  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是一家1992年才创业的民营企业,如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摩托车发动机生产、出口基地。董事长尹明善说,力帆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地方政府给力帆创造的几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在民营摩托车企业中拿到了进出口经营权,第一个经地方政府批准于1999年在全国发行5000万元企业债券的民营企业。尹明善自豪地告诉我们:力帆今年就可上交税金1.1亿元。
  一“减”一“增”,使重庆工业的经济结构大为改善。国有独资企业从前些年的占全市工业比重70%多降为23%,机制灵活的股份制企业占全市工业的生产比重达到54%,成为重庆工业经济形态的主导力量。国有企业总体运行质量大大提高,特别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今年18个亿的工业纯利中,就有13亿来自它们。非公有制经济更是高速增长,目前占GDP比重已达40%,且发展势头强劲,今年重庆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达6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接近40%。
  一方面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一方面加紧构建技术进步的内在机制,重庆正通过技改抢占新的“制高点”
  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李鸿章办洋务时的上海洋炮局,明年正好140岁。如今这家中国最老的“国有企业”的装备水平,完全可以和世界一流的汽车制造公司媲美,装备是国际20世纪90年代水平,生产全程信息化管理,零配件供应“零库存”,产销量、效益已连续多年居全国微型车行业第一。赫赫声名引得国际著名的汽车厂商也前来参观考察。
  在重庆,技改能达到如此高水平投入的企业还不多,但具有这种意识的企业眼下正越来越多。
  重钢集团公司,1999年亏损5.96亿元,去年一举扭亏为盈,盈利2000多万元,今年盈利达9000万元。走进今日重钢,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成本是第一竞争力。控制成本的措施细化到规定什么情况下一张纸要两面用。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这个亏损多年刚扭亏的企业今年贷款3亿搞技改,筹资8000万元搞环保。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连续9年亏损,靠国家“债转股”政策去年刚刚扭亏,用了30多年的办公楼舍不得花点小钱装修,但在即将展开的热连轧技术改造方面将投资10亿元。“这项技改完成后,我们的产能可以扩大两倍以上,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董事长肖亚庆说到这个项目时,充满信心。
  技改敢于抢占“制高点”,使重庆的一批技改项目获得了国家“青睐”。今年,重庆市就有8个技改项目进入国债计划,有25个项目进入国家第二批“双高一优”项目计划。目前累计已有39个技改项目得到国家支持,获国家贴息或拨款10.5亿元。
  与投入相比,重庆市更为注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进步内在机制。“在引进大的合资项目时,我们明确要求,必须建研发中心。在审查企业的技改项目时,我们也特别强调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市经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重庆已完成改制的133户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已有111户建立了向科技骨干、经营管理人才等倾斜的分配制度,以调动和激发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这样两个数字意味深长:今年重庆计划新建10个企业技术中心,最新统计则是14个;重庆市7个国家级技术中心经国家经贸委委托中科院评审,综合排名列全国第一。
  有研发的第一,才有市场的第一。凭借占销售收入4%的技术创新投入,嘉陵摩托今年产销量又重新夺回失去5年的全国第一的“王位”。嘉陵集团总裁何世斌透露,今年新产品的销售比例已由原来的不到5%,上升到39%。投资近2亿元的国家级技术中心也将在今年底启动。
  在高新技术的打造下,汽车摩托车这个重庆的传统支柱产业重焕生机,再度成为重庆工业中产值增长最快的行业,今年前10个月已实现销售收入347.14亿元,同比增长35.94%。今年汽车产量可居全国第三,摩托车产量稳居第一。
  巢暖凤来。一批传统企业经过先进技术改造后迅速提升,也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的目光。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29家落户重庆这个西部山城。今年重庆市预计实际利用外资4.3亿美元,同比增长24.6%,预计引进国内资金超过50亿元。这些资金的进入,将推动重庆工业的进一步调整和升级。
  困难与希望同在。今日重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
  尽管重庆近几年的扭亏力度很大,发展势头很好,但全市工业企业亏损面仍然偏高,明年要实现把亏损企业亏损额控制在20亿元以内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然而,另外一幅振奋人心的画面也正在今日重庆日益清晰地凸现:“北有燕京,南有珠江,东有青岛,西有重庆”,坐镇西南、在国内啤酒业排老四的重庆啤酒集团公司日前慨然东行,出资收购了江苏天目湖啤酒60%股权;此前,又投3.3亿元巨资控股湖南、浙江两家啤酒公司。重啤副总经理路倩源介绍,这是重啤实施全国性品牌战略迈出的第一步。
  冲出夔门便成龙。品牌之争,是企业更高层次的竞争。在长安、庆铃、嘉陵、力帆等一批汽车摩托车企业争创国际品牌的隆隆车声中,人们正在听到一个又一个走出夔门的坚定足音。
  困难与希望同在。市委书记贺国强日前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再次强调:要继续深入开展“西部大开发,重庆大发展,我们怎么办”的思想解放大讨论,真正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是投资环境”的良好思想氛围。
  重庆市市长包叙定表示相信,通过积极构建合理的经济结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灵活的运营机制这“三大基础”,重庆有信心抓住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组的机遇,发展成为国内的制造业中心和国际制造业实施战略转移的生产基地。
  今日重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乘思想解放之春风,正信心百倍地赶上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