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爱心托起生命之舟——哈尔滨市临床用血百分之百来自无偿献血一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2-24
第2版(国内要闻)
专栏:一周视线

  爱心托起生命之舟
——哈尔滨市临床用血百分之百来自无偿献血一瞥
本报记者丁伟
本期关注:无偿献血
  《献血法》实施3年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实现了从有偿供血向无偿献血的平稳过渡,公民无偿献血的比例已达到临床用血的45.46%。哈尔滨等75个城市的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为此,记者到不久前荣获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奖的哈尔滨市进行了专题采访——
  时值严冬,“冰城”哈尔滨市的室外温度骤降到零下10摄氏度以下,然而在市区繁华路段的采血车里,还是挤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无偿献血的人。据哈尔滨市红十字血站的同志介绍,入冬以来,全市街头采血量继续稳定在25000毫升左右,也就是说,每天约有170多人冒着严寒献血。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12月13日上午,位于中央大街的献血车里走进一名朝气蓬勃的小伙子。他一进车门就问:“是在这儿献血吗?”血站的工作人员忙迎上去:“欢迎参加无偿献血,请问你今年多大啦?”小伙子掏出身份证急切切地递过去:“今天是我18岁的生日。”
  其实,这个名叫吕志伟的小伙子并不是第一次走进献血车。去年,他一个人来到中央大街的献血车要求献血,但因为他当时只有17岁,不够献血条件,被工作人员婉言谢绝。300多天过去了,他终于盼到了这一天。吕志伟颇有些自豪地说:“这是我长大成人的一个纪念。”
  在哈尔滨,有许多像吕志伟这样的市民,每逢生日、结婚纪念日、升学、参军或节假日,选择用无偿献血的方式纪念和庆祝,还多次出现父子、母子、夫妻、兄弟姐妹、亲朋好友结伴献血的感人场面。从1998年开始,家住道里区的市民龙生民、黄继红夫妇先后5次携手走进街头献血车,合计献血3000多毫升。今年3月,他们又主动报名,成为造血干细胞捐赠的志愿者。谈到感受,黄继红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自己也快乐。”
  如今,哈尔滨市的无偿献血队伍正不断发展壮大。前不久,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了“民族血,铸民魂”活动,自发组成“工大活血库”,公开承诺:只要有需要,采血车可随时开进校园,保证提供可靠血源。到目前为止,“工大活血库”报名登记者逾千名,已献血300余人。此举在哈尔滨各高校引起连锁反应,大学生无偿献血热潮此起彼伏。
  3年时间,从不足20%到100%
  电视剧《血疑》女主人公幸子那罕见的Rh阴性血液,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前不久,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名和幸子血型相同的患者安然度过了生与死的考验。因突发脑溢血,这名患者急需2000多毫升Rh阴性临床用血,可齐齐哈尔所有的血库都没有这种血液。情急之下,他们向300多公里以外的哈尔滨市红十字血站求助。招募公告通过媒体发布后,得到了哈尔滨市民的热烈响应。两小时内,80多名市民通过热线电话表示自愿献血。6个多小时后,血浆安全运抵齐齐哈尔,患者家属泣不成声:“谢谢!谢谢哈尔滨人送来救命血!”
  谈起这件事,哈尔滨市红十字血站站长贾冠军感慨万千:“3年前,别说援助兄弟城市,哈尔滨市自身也难保。”那时,哈尔滨市的临床用血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个体卖血,无偿献血所占比例不足20%。为弥补巨大的用血缺口,市政府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反复下发紧急通知,层层分解献血指标。为完成指标,许多单位不得不依靠行政命令外加物质刺激强制推行,个别单位甚至找人顶替。这不仅和《献血法》的要求相背离,而且给血液安全带来巨大隐患。1998年下半年,就在《献血法》颁布实施之际,又一次严重的“血荒”降临哈尔滨,全市所有血库库存一度几乎为零。严峻的形势使哈尔滨市的决策者认识到,推行无偿献血刻不容缓。
  3年过去了,哈尔滨市平稳实现了从有偿供血到无偿献血的跨越式转变。到今年2月,全市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
  献血。在近日举行的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大会上,哈尔滨市副市长程幼东代表获奖城市发言,介绍开展无偿献血工作的经验。
  “当初的担心是多余的”
  短短3年间,哈尔滨市的无偿献血工作为什么能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市民的积极性是如何被调动起来的?事实上,3年前,当哈尔滨市准备大规模推动无偿献血时,连市政府和卫生局的一些人也担心:是不是有点超前了,市民的素质能跟得上吗?“3年的实践证明,当初的担心是多余的。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积极性。只要把道理讲清楚,工作做细致,赢得理解和支持,无偿献血就会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哈尔滨市卫生局局长谷励如是说。
  献血会不会有损身体健康?这是人们首先关心的问题。为此,哈尔滨市红十字血站专门成立了宣传机构,印制各种形式的宣传资料100余万张,并深入7区12县(市)宣讲。哈尔滨市各新闻单位也都在重要版面或黄金时段开设专栏、专题节目,宣传无偿献血生理知识。
  问题又来了———既然对身体健康无害,为什么领导不献?于是,一项名为“奉献爱心大行动”的无偿献血促进活动开始在全市展开,包括省长、市长、卫生局局长在内的近万名机关干部、武警战士、大学生走进了街头采血站点……
  优质服务是无偿献血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哈尔滨市专门开设了免费咨询电话和语音信箱,全天24小时开放,随时回答市民提出的问题。他们引进一套计算机管理软件,将献血者的资料录入贮存,每到献血者生日或重大节假日,总会通过电话或贺卡送去问候和祝福。今年10月,他们发起成立了全市稀有血型者联谊会,定期聚会。
  工作的力度与献血的人数是成正比的,正是由于多部门联动,全方位发动,许多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打消了思想上的顾虑,自觉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中。3年间,哈尔滨市共有20多万人次走上街头,无偿献血量达43.8吨。
  “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畔、抗洪纪念塔旁,悬挂着一幅巨型公益广告。画面上,一个笑容灿烂的小姑娘站在明媚的阳光下,背景是无偿献血采血现场。小姑娘纯真的笑容、渴望的眼神,仿佛是对爱心无声的呼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