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2-24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科文卫聚焦

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
———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述评
本报记者赵永新
  前不久,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别授予江苏省常熟市和太仓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至此,经过5年的创建活动,国家环保模范城达到22个。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在大江南北,映射着我国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缔造生产发达、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文明的轨迹。
  创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典范
  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益加快的中国城市化进程遭遇共同的尴尬:水资源紧缺,水质恶化,工业污染严重,垃圾围城……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中国的城市向何处去?
  1996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指出,城市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提出:“要建成若干个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示范城市”。1997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决定,在全国开展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活动。考核指标包括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环境建设、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共计27项,如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空气污染指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都是响当当的硬指标。
  这一创建活动得到了全国大中城市的积极响应。经过国家环保总局的严格考核,5批国家环保模范城脱颖而出:张家港、大连、深圳、厦门、珠海、威海,烟台、中山、莱州、荣成、昆山,海口、汕头、苏州,江阴、青岛、大庆、文登,杭州、宁波、常熟、太仓。1999年,天津市大港区和上海市闵行区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实践证明,创建活动促进了我国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举全市之力提高环境质量
  环境保护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要想事半功倍地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使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发展决策。创建活动的开展,不仅“抓”住了市领导,而且“抓”住了各部门的领导。创建城市都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挂帅,各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实施目标责任制和环境综合决策机制。苏州市坚持实施“三个参与”,即环境保护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开发、生产力布局和优化资源配置等全局性工作,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参与对干部工作的考核。大连市提出,发展建设要考虑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环境建设要分析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效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
  由于认识到位、责任到位,许多城市均投入巨资,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过多个部门联合作战,工业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率先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生活污水处理率在5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环境监测能力明显加强,城市绿化面积快速增加,一批群众关心的环境难题得到解决。无论是原来的老工业基地大连、石油城大庆,还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深圳、中山,无不天蓝地绿、水清气新,令人心旷神怡。环境的改善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满足了市民的环境需求,创建活动成为“民心工程”和“凝聚力工程”。
  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在创建活动过程中得到了印证。
  首先,创建活动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提升了经济运行质量。各城市淘汰、关闭了一批严重污染的企业,同时加强了企业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更加趋向合理。大连市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市先后搬迁改造了100多家污染重、能耗高、效益差的企业,重新构筑城市框架,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划,由一座重工业城市快速转型为区域性国际航运、商贸、金融、旅游、信息中心。
  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良好的城市形象,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亮丽的“招商广告”,使这些城市的投资环境大为改善,吸引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无论是珠海、厦门,还是张家港、苏州,都备受外商和创业人员的青睐,外资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逐年上升,旅游业更加兴旺,房地产业持续升温。这些“环境效应”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统计资料显示,自1997年以来,国家环保模范城(城区)的经济持续增长率平均在11%以上,人均GDP平均超过2万元,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的增长都高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
  在国家环保模范城面前,“环境保护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说法不攻自破。山东文登市通过创模,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吸引力,建设优美的环境就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人为本更上一层楼
  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城市或绿色城市,已成为国际潮流。与发达国家的这类城市相比,我国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标准和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衡量考核的指标较少,部分指标的标准偏低;二是城乡环境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三是环保模范城仅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50,而且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和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因此,创建活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认为,今后创建活动要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培育和贯彻“人和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理念。要继续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稳步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扩大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环境容量;加强农村环保工作,使之与城市环保同步推进;积极推行环境信息公开化,鼓励和依靠公众监督、参与环境保护,使国家环保模范城再上新台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