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亚姆,稀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2-24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亚姆,稀拉
张金豹
  五十年代,一支解放军队伍奉命进藏。开始,有些藏民对解放军不了解,把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品藏起来。
  当他们躲在山上看到解放军秋毫无犯,还顶风冒雪,饿着肚子,帮他们修桥铺路、收割青稞时,一双双怀疑的眼睛湿润了。男女老少纷纷下山,把埋在牛粪里的饭锅、水桶和包裹着的食品挖出来给解放军送去,拉着战士们的手说:“你们亚姆,我们稀拉!”亚姆,稀拉,是藏语中“好,不好”的意思。
  在农村“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某地几个县乡干部进村蹲点。开始,村民因为气不顺,见到他们,就指桑骂槐地说:“不是些东西。”后来,蹲点干部到农民炕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听他们发“牢骚”,帮他们解难题,说一声对不起,村民们露出了笑容,不好意思地说:“不怪你们,是我们不好。”发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两件事,竟是如此的相似:从疑惑到信任,从指责到致歉,从冷眼相待到笑脸相迎,从“你们不好”到“我们不好”,这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互动,力量的凝聚,希望的升腾。
  我们做工作办事情,所作所为,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好还是不好,群众心里有杆秤。他们不会掩饰,不会作假,不会“弯弯绕”,好就说好,不好就说不好。他们重情讲理,心地宽厚,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你办一件好事,他们刻骨铭心,充满感激;你有失误,只要真诚致歉并纠正错误,多少不满也会冰化雪融。
  为什么现在有的地方干群关系紧张?我看责任主要在干部。有的干部缺乏起码的感情,身不近群众,心不贴群众,热衷文山会海,出入楼台馆所,沉湎灯红酒绿,就是不愿到群众中去;有的干部缺乏起码的责任,不管群众所忧所虑,不问群众温饱冷暖,群众的难题视而不见,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有的干部缺乏起码的诚意,错了死不认账,更不思改进;有的干部甚至缺乏起码的良心,不尊重群众的劳动,不珍惜群众的血汗,弄虚作假,劳民伤财,甚至腐败堕落。这能让群众说声“好”吗?
  人民群众总是通过具体事情来观察评判干部的。做群众工作,首先要让群众感到你是自家人。有时候感情投入比物质给予更重要。
  即使你位卑言轻,无钱无物,只要感情到了,群众照样拥护你。要让群众感到你是自家人,就要学会倾听,群众有委屈、有牢骚、有意见,需要诉说、发泄,你要耐心把话听完;要学会汲取,把群众的智慧引入决策之中;要学会道歉,错了不可怕,只要知错能改,群众就会谅解;要学会服务,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并办得及时,办得到位,让群众满意。
  五十多年前藏民的态度情有可原,今天有些地方群众对干部的抵触情绪当令人警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