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政治本色与精神支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2-25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政治本色与精神支柱
李卫星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再次鲜明地提出了“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的问题,并把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八项主要任务之一。在今天,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这样一个“老”问题?因为这既是我们党八十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昭示,也是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目标的重要保证。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诞生于危难之时,成长于烽火岁月,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创业,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靠艰苦奋斗成就伟业。在八十年的奋斗历程中,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党百折不挠,顽强进取;作为高尚的政治品格,确保我们党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可以说,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党今天的一切。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这是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本色源自血肉,源自灵魂,忘不得,丢不得。这是历史的昭示。
  然而,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队伍中的一些同志恰恰在这一点上出了问题,或者淡忘甚至丢掉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好作风,或者误解甚至曲解艰苦奋斗的科学内涵。为什么有的党员干部在思想上不求刻苦,简单、肤浅、片面地对待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满足于当“传声筒”、“收发室”?为什么有的在工作上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不肯扎扎实实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多办实事,热衷于搞花架子、搞形式主义?为什么有的贪图安逸,追求享乐,沉溺于纸醉金迷、腐朽糜烂的生活方式,甚至蜕化变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在本质上都与丢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状态,丢掉了艰苦奋斗的思想品格密切相关。大量事实说明,忘记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必然丧失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斗志,不仅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削弱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也无法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因此,在今天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就不能不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是现实的呼唤。
  艰苦奋斗,是具体而不是抽象的,是长期而不是一时的。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没有希望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无法成就伟业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发展、无法进步的。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新的世纪,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走的路还很长,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会很多。这就需要大力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党员干部面对的诱惑更多,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难度更大。这就更加需要以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精神支柱来教育和激励全党同志,从而保证党和国家政权永不变质,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得以顺利推进。征途漫漫,唯有艰苦奋斗。这是未来的需要。
  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团结和凝聚人心的重要法宝,永远不会过时。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筑牢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柱,我们党就能更好地团结和带领群众,凝聚起更加强大的力量,在新世纪创造新的辉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