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站在全局看环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2-25
第10版(卫生·环境)
专栏:

站在全局看环保
李在明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时代发展的高度,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文化观、价值观,体现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具体实践中,同样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指导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我们要善于站在全局看环保。
  一、保护环境是推动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生产力的发展受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生态因素的制约,而生态因素的制约是最基本的。它要求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保护好自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多样性以及有关过程的动态平衡。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制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道路,以盲目搞“小而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经济增长模式,其增长速度越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就越严重,发展的持续能力也就越低。推行以资源节约型、科技先导型、质量效益型和清洁生产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降低环境成本,而且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当前,我们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环保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产品在国际市场要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符合国际上日趋严格的环保规定,发展“绿色工业”、生态农业,充实产品的环境内涵,取得“绿色通行证”,增强竞争力。因此,从本质上讲,抓好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是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保护环境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社会的进步集中体现在国民文化素质的高低、文明程度的高低等。当前,环境问题已涉及国际政治、经济、贸易和文化等众多领域。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优化和改善环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这就要求我们下更大力气,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完善环境功能,使天更蓝、水更碧、山更青、地更绿、空气更清新、山川更秀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另一方面,抓好环保工作,也必将促进产业的升级、科技的创新、文化的进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三、保护环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
  环境质量作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如果经济增长了,人们手中的钱多了,但呼吸的空气是不新鲜的、喝的水是不干净的,健康状况不断下降,那样的经济增长并不是人民群众所希望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实告诉我们,单纯的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物质富裕不等于幸福。保护好环境,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着力解决环境保护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群众排忧解难,正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认真抓好环保工作,把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全局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作者为福建省环境保护局局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