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关注农村老人晚年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2-25
第11版(社会观察)
专栏:基层见闻

关注农村老人晚年生活
  前不久我回了一趟老家,看到一些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心里很不平静。
  我的大姨和大姨父已经70多岁了。老两口辛辛苦苦拉扯大三儿三女,勒紧裤带为儿女办完了婚嫁大事后和小儿子生活在一起。不久小两口去省城打工,其时60多岁的大姨大姨父就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照顾两个孙子的义务。大姨70岁的时候生病瘫在了床上,大姨父也腰腿不灵干不动活了,小两口只好回家。可回到家的儿媳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另要房基地盖房,然后搬了出去。小儿子的理由是:“爸妈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凭什么要我一个人管;说我要了老宅,我不要就是了。”其他儿女认为父母这么多年没给我们看家养孩子,现在动不了也不该我们来管。如今,偌大的老宅里,只有步履蹒跚的大姨父照料着生活不能自理的大姨,日子过得非常凄凉。
  我的二姨和二姨父也70岁了。他们含辛茹苦养大四儿一女,又陆续给他们成了家,然后和小儿子住在一起。到二老干不动活的时候,小儿媳和公婆的矛盾尖锐起来,小儿子干脆在责任田里盖房,木料不够,就把老宅的房子拆了凑。房子盖好后,一家三口搬去住,从此不再回老宅。现在,二姨的耳已半聋,二姨父的眼睛近乎失明,两位老人住在老宅院内仅留下的一间茅草房里,土炕已塌陷一半,用薄木板盖着。
  更让我感慨的是,类似我两个姨的情况,在我老家那个村相当普遍:全村不到50户人家,独子且结婚的有5户,因闹矛盾分家的有4户;婆媳住在一起的有24户,没吵过架的仅5户;在打闹中分家、因赡养老人而兄弟不和的比比皆是。大部分老人能动时,尽心竭力为子女操劳,一旦丧失劳动能力,有的就被子女视为“废物”。常说养老送终,实际上很多老人一辈子辛劳换来的是:有人送终无人养老。
  农村老人一无退休金、二无养老保险、三无医疗福利,他们后半辈子只能靠儿女赡养。儿女的孝心依赖的是道德的保障,而道德的力量有时又显得那样苍白无力。有的老人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多是无奈的选择。
  那么,如何保障农村老人这一弱势群体的晚年生活?我们不能不关注这个沉重而又严肃的话题。(中国煤炭综合利用集团公司张宪良)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人人都有夕阳之时,如何妥善处理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问题,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因此,必须大力强化基层公民道德教育,必要时还得诉诸法律来维护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