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古老剧种的现代魅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2-25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古老剧种的现代魅力
安葵(中国艺术研究院戏研所所长)
  川剧《金子》已获得多项全国性的奖,这一次中国戏曲学会又授予它中国戏曲学会奖,我理解,主要是看重这一作品的学术意义。
  第一,《金子》的成功进一步证明古老剧种具有表现现代生活的能力。一般地说,越是古老剧种,表现现代生活难度越大。川剧是一个古老剧种,但是从30年代开始,它就积极进行编演现代戏的探索。新时期以来,更成功地编演了多部现代戏作品,如《四姑娘》、《死水微澜》、《山杠爷》、《变脸》等,都受到广泛的赞誉。《金子》吸取了前人和同时代人的创作经验,充分发挥了川剧概括生活和表现人物方面的优势,把剧作中金子、仇虎、焦母、大星以及白傻子、常五等人物都塑造得异常鲜明生动。
  所谓川剧的优势,不只是指川剧有许多表演技巧和特技,如变脸、藏刀等,这些《金子》也运用得恰到好处;更重要的是川剧艺术家由表及里地刻画人物的能力。在川剧舞台上,曾经塑造出许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无论是炽烈的,深情的,凶狠的,奸诈的,各色人物都栩栩如生。沈铁梅、赵勇、陈雪、刘树德等演员继承了川剧表演艺术的传统,融进了自己的体验和创造,所以在每一个富有节奏感的动作中,在每一句有深长韵味的唱腔中,都能让人感受到人物内心情感的波涛及相互撞击。这种刻画人物的力度是一些年轻剧种不易达到的。
  第二,《金子》的成功显示了文学名著的价值,证明选取适于戏曲改编的名著进行改编是一条宽阔的道路,把文学名著和姊妹艺术名著改编为戏曲也是戏曲的一个传统。所谓文学名著,其主要特点在于这些著作塑造了有较大涵盖性、有鲜明性格的典型形象,表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意蕴,因此能给戏曲的改编提供坚实的基础。30年代,成都新又新剧团曾以强大的演员阵容演出了刘怀叙先生根据曹禺的《雷雨》改编的川剧《自残》,引起轰动。近年,根据文学名著改编为戏曲的成功的例子更多。
  《原野》之所以适宜于改编为戏曲,因为它的人物感情特别强烈,而且内心的活动都化为外部的动作,二者紧密结合。《金子》的创作者在改编中进行了出色的再创造。他们除了注意对原著思想意蕴的开掘外,还特别注意了戏曲和话剧的相同处和不同处,把话剧的诗意改变为戏曲的诗意。剧作家喜欢用叠字叠语的句子:“敢哭敢笑敢说敢做敢抗命,能怨能喜能爱能恨、能悲能爱爱得深”。“说不完长话短话柔情话,开不完眼花泪花和心花”。在铿锵的节奏中表现出人物种种欲罢不能的情感,高度舞蹈化的动作把人物内心的爱与恨都表现到极致,高明的表演把舞台上的各个“诗节”融汇成气势连贯的诗篇。
  第三,《金子》的演出过程证明艺术精品要经过反复锤炼和时间的考验。《金子》的剧本和演出都经过多次修改,在艺术上不断提高,获得文华大奖后也没有“画上句号”,而是在和观众的交流中增强自己的艺术生命。在第七届中国戏剧节演出中,又一次荣登优秀剧目的榜首。《金子》的创作演出对于如何积累戏曲舞台艺术的精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