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奉献——崇高的道德境界——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系列谈之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2-26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奉献——崇高的道德境界
——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系列谈之十
王义堂
  奉献还是索取,是高尚与卑劣,伟大与渺小,光荣与耻辱的分界。
  《资本论》无疑是马克思为工人阶级和进步人类创造的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恩格斯在谈到他的战友的这部著作时说:“每一个字都贵似金玉”。然而,《资本论》的作者所得到的稿费,还不够偿付写这部书时吸掉的烟钱。这个一辈子研究“资本”的人,却注定了与“资本”无缘,经常是负债累累、贫困交加,以至他心爱的儿子因为无钱得不到及时治疗,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使这位经历了许许多多痛苦、极具爱子之心的伟大父亲饱尝“真正的痛苦”。
  马克思以他自己的一生,实践着他在青年时代曾为自己立下的道德准则:“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的创造和他的所得之间的差额,就是他的奉献。
  对每个时代的每个民族、每个人来说,这种差额越大,奉献就越大;差额越小,奉献就越小;差额是零,奉献就是零;差额是负数,就是索取了。这种奉献的积累,就是财富的积累,文明的积累,社会生产力的积累。积累越多,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速度就越快。这是那些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受到人们尊重的原因,也是那些在平凡的岗位上敬业工作、合法经营、诚实劳动、办事公道的人受到大家尊重的原因。
  奉献——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
  今天,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种分配制度和我们所提倡的“奉献”道德是完全一致的。因为我们国家的任何分配方式,都不可能是对“全部产品”的分配,而是在作了包括社会积累在内的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之后的分配,这种必要的社会扣除和劳动者交纳的各种税收,就是个人的创造和所得之间的差额,就是对社会的奉献。深圳一位农村党支部书记谈到爱国主义教育时说:“去年,我们村平均每人纳税一万三千元,这就是我们的爱国主义。”是的,这就是爱国主义的一种体现,就是奉献美德的体现。
  说到奉献,人们自然会想到孔繁森、李国安、王廷江、范匡夫、汪洋湖……那样的共产党员,那样的奉献者。他们的奉献,代表着道德建设的未来,代表着人类历史上最理想、最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深信,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加强,必定是奉献者队伍的壮大。
  在结束这组“基本道德规范系列谈”的时候,我们以十分崇敬的心情,向那些默默无闻、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进步作出奉献的公民们,向那些日积月累、永不停息向着奉献的道德高峰攀登的公民们,致以真诚的敬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