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应大力扶持“退耕还林”企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05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记者来信

  应大力扶持“退耕还林”企业
  本报记者 赵永新 孟西安
  记者前不久到延安地区采访时,发现了这样一件怪事:延川县刘马家疙瘩村的农民企业家刘世杰,6年前开始用面粉换荒山,组织村民退耕还林还草,结果是民富了,山绿了,公司却要倒闭了。
  1995年,刘世杰卖掉在西安的公司,回到老家创办延安兴昌林牧草业公司,与村民签定合同,向农民无偿提供面粉(13岁以上的每月每人30斤面粉,13岁以下20斤,连续供应7年),并承担全村的各种税费和行政开支,换取该村1.5万亩山地30年的使用权。公司无偿提供种苗,村民投劳,公司付费,村民人均领取劳务费300多元。成活的果树和牧草分包给农户管护,果树挂果后5年内每年每株给公司交20元,其余收入归农户;10年后果树归农户所有,公司以低于市场价5%的标准统一收购。收割的牧草由公司每斤0.2元价格收购。6年来种植红富士2000亩,牧草1万多亩,该村的植被覆盖率由5年前的11.4%提高到目前的66.9%,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与此同时,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村民利用投劳积累的资金,搞起了石子加工、运输等副业,村民人均收入由1995年的380元增加到去年的2000多元,生活质量和精神面貌大为改观。1999年,刘世杰又与周围16个村的村民签定了“以面粉换荒山”合同,已种植苜蓿2.5万多亩。
  村民们越来越富,刘世杰和他的公司却越来越穷。由于林果和草业本身的回报周期较长,加上自1998年以来陕北连续干旱,果树生长缓慢,牧草补种多次,成本成倍增加。6年来刘世杰共投入1000多万元,其中贷款500万元。公司入不敷出,不仅苹果灌溉和牧草加工等后续项目无法进行,就连给农民支付面粉的钱都拿不出,退耕还林还草面临夭折,刘世杰原来在西安上私立小学的孩子也被迫辍学。
  记者认为,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不应全部由国家负担、政府包办,而要采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运行机制,让企业参与。同时,退耕还林还草又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事业,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研究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培育、支持像刘世杰这样的企业参与退耕还林还草事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