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哦,错开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12-29
第8版(大地·作品)
专栏:

哦,错开河
王秀梅
  对错开河,我必须说点什么了。
  错开河太特殊。
  她的名字就让人心生错愕。
  想她清丽的模样,我真怀疑这贫瘠的黄土高坡竟是她的出生地。说真的,我一直认为她应该是南国的女儿。
  其实,直到去年夏天之前,我并不知道就在大禹劈山治水的禹门古渡的旁边,还默默地流淌着这么一条叫错开河的小河。
  几次去禹门,听人讲起或对人说起最多的是大禹劈山治水的故事。每当仰望两岸青黑的山石,听人讲起或对人说起这一个古老的故事时,心底就油然而生骄傲和自豪——为我们拥有这样的治水英雄,为这样的英雄壮举产生在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可是,在去年那个夏日的下午,当金色的阳光洒满秦晋峡谷间湍急的河道,并给我的同事脸上罩上一层肃穆时,我第一次从他的讲述中听说了错开河的故事。这故事让我惊叹让我愕然让我萌生了歉意。
  在人与自然漫长的进化中,山川形胜的存在往往早已超出了自然的范畴而成为寄托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载体。人们赞美英雄,向往成功,山水便常常成为记载人类功绩的另一种形式的纪念碑。但错开河记载的并不是人类的荣耀与辉煌,而是人类的局限与过失。
  据当地人讲,错开河是鲧开山治水时留下的,由于勘察失误,鲧开凿的这条小河道没有捆缚住狂暴肆虐的黄河水。鲧眼看因一己之过失而造成人力、物力如此巨大的耗费,而黄河依然泛滥成灾,于是长叹一声后拔剑自刎,以身谢罪天下。后来,鲧的儿子——大禹继承父亲未竟的事业,终于在错开河的旁边开出了一条制服洪魔、流向大海的河道,完成了治水的使命。
  虽然这个故事发生的年代已非常遥远,支持这个故事成立的凭证早已飘逝在历史的长风中,杳无踪影,但是,较之与《山海经》中“息壤”治水的怪诞不经,我更倾向于这个故事的真实可信。在那个人类知识与能力都十分有限的年代,要完成这样一个浩大的水利工程,出现失误也在所难免。这样想来,鲧和它的错开河的存在是情理之中的事,并不全是妄谈。
  与声名显赫的禹门相比,错开河太默默无闻了,这不能不让人感慨万端。我们常说“真理就在谬误的隔壁”,鲧就差这么一点点而与成功失之交臂(站在禹门龙虎大桥上,我们可以看到错开河是与黄河相连的,她的上游距禹门也只有百十公里的距离),这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我们也不能不佩服古人的风格与勇气,鲧面对过失没有辩白,没有推诿,他主动以身谢罪,这是怎样的高风亮节!中华民族仰慕成功,但更推崇气节。所以,鲧的身影虽然在群山之中倒下了,但他的精神却活在了后人的心中——错开河就是人们为鲧立下的纪念碑,一座气节与人格的纪念碑,一座为造民福祉虽死无悔的纪念碑。
  就在听说错开河的故事不久,我有幸真的站在了错开河清亮亮的溪水里。当时我们所在的位置是一座叫玉峰桥的石桥,错开河就从它身后的玉峰林区流出。湍急的溪流在桥的下面形成一个声势颇为壮观的瀑布,四处迸射的玉色水沫张扬着瀑布的激情,一泓幽碧的潭水接纳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并将它条分缕析后送下山去。溪流的上方,一个着红衫的年轻女子正蹲在溪水边一下一下地淘麦,金黄饱满的麦粒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两岸苍黑的巨石上那一道道白色的凿痕,不知道是不是那位叫鲧的先民留下的印记。溪流往上去变成了涓涓细流,闭目小憩时耳边便同时传来瀑布的轰鸣声与山溪的丁冬声。最后,溪流和你的视线一并消融在一片蓊蓊郁郁的森林里。那是一片令人心醉的绿,你的心旌禁不住随着那缕从绿树掩映的瓦房上空升腾而起的炊烟而轻轻摇荡。
  一阵山风从丛林穿过,轻轻地拂过我们的面颊,把我的思绪带入幽深的历史隧道。我想,错开河应该是一面镜子,大禹就是在错开河边久久沉思之后,才抡起劈山的斧头。在他的身后,黄皮肤黑头发的人群组成的连绵不断的队伍,也是从这条河出发,从远古走到了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未来,而历史的车轮就是在对错误的不断修正中艰难地向前、向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