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巴黎吹来“中国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06
第3版(国际)
专栏:通讯

  巴黎吹来“中国风”
本报驻法国记者 郑园园
或许是巧合,文化季活动期间经过6年整修的巴黎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重新开放,希拉克总统参加了揭幕仪式kk他对亚洲、对中国的兴趣更加浓厚了。或许是巧合,文化季期间,多部中国电影在巴黎赢得一片喝彩。蛇年新春,法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和民俗的热情把文化季的活动推向了高潮。这一切都表明:了解、亲近中国已形成一股潮流。经过90年代初期的曲折和低潮,在两国最高领导的推动下,中法关系目前正处于大发展的前夜。法国前驻华大使白乐尚说,“我们之间还有问题,但是,肯定不会发展成危机,政治、战略对话的渠道都已打通”。离任回国后白乐尚一点也闲不下来,各种关于中国和亚洲的报告会、研讨会请柬不断。吴建民大使去年接受法国记者采访和应法方邀请作演讲共50多次。“中国文化季”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适时地来到了,它吹来一股“中国风”,是那样的和煦,谁不感到它的温馨?
它的魁力是难挡的。它弥漫在大街上,有少女挎着绣有“福”字的挎包,有妇人穿着缎子对襟袄;元旦那天,法国电视三台新闻节目的女主持人穿着一件浅棕色绣有“福”字的中式袄,在金发的映衬下,煞是好看。方块汉字处处可见,取一个地道的、雅致的中国名字也成为时髦;它的辐射力是强大的。大巴黎地区的一些主持中国展的负责人都希望把他们的展会纳入文化季的范畴,外地城市,如北方的亚眠、东南海滨小城芒东,也都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办起规模不等的中国文化活动;它的影响是深远的。家长支持孩子学汉语,现在,法国已有4000名在校生在上汉语课,业余学习的难计其数;它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始料未及。此间记者更多地用正面笔调报道中国,一些旅行社办起了“中国考古游”、“中国钟铎游”,报名者踊跃。一些商人说,中国的商品好卖了。
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丰厚遗产。过去一段岁月,在对外宣传交流中,我们似乎没有充分领悟到,我们捧着的是举世无双的聚宝盆!我们长期积贫积弱,助长了西方人的“欧洲文明中心论”,造成了某些西方人对东方的无知与偏见。随着中国的经济振兴,这种情况正在改变。特别要指出,在法国,希拉克总统对东方文化的热爱和推崇,使这股“中国风”越吹越强劲。吴建民大使到巴黎任职两年多,就已陪同希拉克参观过3个文化展:1999年1月,索邦大学举行的“中国书法展”;2000年12月,在小宫举行的“中国考古发现展”以及今年1月重新开放的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书法展希拉克看了1个多小时,在吉美他看了3个多小时,边看边对身边的人赞叹:“美极了!”希拉克对吴建民大使表达过这样的思想:过去几百年,中国文化被人们淡忘,这是历史的扭曲,是不公正的。
文化造就了一个民族,滋养一个民族,展示着一个民族的形象。法国安盛保险公司总裁亨利·德加特说:“我们在中国发展,看中的不仅是中国的市场前景,还有中国文化浸润下成长的人。”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年艺术团在巴黎演出后,有法国贵宾感叹道:“多么美好的形象!”21世纪中国的形象,无疑是和平的形象,发展的形象,是对世界事务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形象,而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底蕴会使中国的形象更具可信度,更使人产生亲切感。
像知春的好雨润物细无声,它静静地滋润着法国人的心田;像带着暖意的春风,它是那样的撩人,醉人!这就是在巴黎举行的“中国文化季”给人们带来的感受。(下)(本报巴黎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