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0阅读
  • 0回复

中国文化之花 花开巴黎春天——“中国文化季”在巴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06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中国文化之花花开巴黎春天
  ——“中国文化季”在巴黎
  本报记者 杨少波
  2000年10月28日至2001年2月25日,中国文化部在法国外交部、文化部的支持下,在法国举办了为期四个月的“2000年中国文化季”。中央民族乐团的“民乐晚会”,中国京剧院的《杨门女将》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剧院演出,“中国考古发现展”在巴黎小宫殿博物馆展出,“龙之声——中国钟铃艺术展”在巴黎音乐城举办,“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大展”和“传统与变革——中国现代水墨、雕塑展”分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巴黎皮尔·卡丹艺术馆举办。
  正值中国新春佳节,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年艺术合唱团又以他们稚嫩清丽的童声给法国观众带来了纯净的艺术享受……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乃至欧洲,在这世纪之交的特殊季节,荡漾着一股来自东方的和煦春风……
  茉莉花开香飘巴黎
  巴黎的街道上、地铁里随处可见“中国文化季”展演信息的巨幅广告,CHINE的字样和兵马俑、川剧脸谱等中国特有的艺术图案在巴黎云影变幻的空气里飘扬。
  电视台介绍着“中国考古发现展”的参观盛况;收音机里播放着关于中国民乐的系列讲座;巴黎音乐学院对过的巴黎音乐城回响着北京“大钟寺”钟磬和鸣的悠扬合声;毛笔书写的巨型条幅自音乐城顶端梁架倾泻而下:“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编钟安详泰和的乐音中,这些出自《礼记》、《淮南子》和《论语》的华辞佳句向异域人民传递着来自古老的礼仪之邦的宁和信息。
  小宫殿博物馆外,观众冒雨排起了长队。“中国考古发现展”来自秦始皇陵和唐法门寺的两百多件珍宝,让法国观众惊叹不已。这些或精巧绝伦、或厚朴蛮憨的艺术珍品,正是中华民族奇伟想象和创造神力的直接赋形。由东方民族用古老文明演奏出的华彩乐章,和相距不远的卢浮宫、奥赛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中所珍藏的人类其他时期、其他民族所创造的艺术品,构成着不卑不亢的齐奏合唱。
  千年的迢递反而使艺术的创造顺利相遇,时间的阻隔似乎是为了再一次证明艺术的真理:只要是在真正的意义上的创造,千年一瞬,天下一家。世界上各民族各个不同的伟大创造,共同积累,构成着人类文明的整体图景!
  古希腊人说:“一个城邦儿童的精神状态最直接地反映着这个城邦的外交内治。”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年艺术合唱团的儿童们,给巴黎春天带来了葱绿的亮色。在飞机上,小团员们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学会了《马赛曲》的法语发音,“MARCHONS!——MAR ̄CHONS!——”的哼唱就不绝如缕地伴随着他们的整个行程。
  在凡尔赛宫,他们兴奋地唱起了《马赛曲》,巴黎的市民立时为这一群小小的国歌演唱者们驻足行礼,掌声之后,他们又哼唱起了《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她……”茉莉花的柔和旋律在巴黎街头的咖啡气味中淡远飘香……
  文化的意义交流中凸显
  法国观众对“中国文化季”各项活动表现出的兴趣,超过我们很多人的预期和想象。他们在展演现场专注的神情和对中国文化表现出的兴趣令人感动。学校老师把课堂带到了展演现场,启发着学生们一步步接近着对于一块遥远大陆的想象。
  美术理论家邵大箴教授在“传统与变革——中国现代水墨、雕塑展”的展出现场进行了关于中国水墨画的专题讲座,济济一堂的观众中提出的颇具“专业水准”的问题让邵大箴教授十分兴奋。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也遇到几位询问、探讨关于中国水墨画的线、面和题款等问题的法国观众。
  中国的绘画艺术曾假道日本,影响了印象派及其以后的一大批画家,面对从日本传来的一张中国传统画法的腊梅画,凡高、高更等人曾临了又临。中国传统艺术观察事物、表现语言的方法在后期印象派的画幅中蔼然可亲地存在着……借助“中国文化季”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中国艺术直接走到了世界舞台之上,在新的文化交流活动影响之下,也必将会有新的青枝绿叶生发。
  巴黎不仅仅是法国的巴黎,像任何一个国际性的都市一样,她也以其开放性的特点,为世界文化的交流集散提供着大的舞台。在本民族内部隐在的艺术结构、艺术要素、关键接点……在交流、碰撞之中凸显了出来,本民族艺术的所长、所短、所优、所劣,在文化的交互映照中筋脉、结构尽现。是交流比让,也是淘洗强壮。负责这次活动策划、筹备等工作的文化部外联局一秘王汉杰在经过无穷数计的具体工作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巴黎是块试刀石!”
  “中国文化季”不仅把中国艺术介绍给世界,同时也使中国艺术家有机会走出国门,在与异质文化的相互碰撞中,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照。参加“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大展”的画家姚舜熙说:“‘中国文化季’提供的是一个有深远意义的镜鉴。这次展览的长远意义将在各个画家的今后创作中逐渐体现。”
  文化在交流中建立了可贵的“自我反思”品格,交流不仅使不同的文化之间相互增长添加,而且也使不同文化在反思自我时轻装简行。真正有意义的交流不仅不会使自己“面目全非”,反而会使自己的特点优长更加突出。
  交流激活潜能,交流创造生机,交流使我们真正直面传统,学会珍惜。在法国从事雕塑、绘画艺术多年的熊秉明、赵无极等艺术家的切身体会和艺术之路也明证着这一事实,他们无不以自己的艺术实践,终生行进在漫长、艰苦而又幸福的艺术回乡路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文化,是一个民族内心最丰富、完整的形象写照,她以最具体、生动的语言告诉人们一个国家的历史、现实以及未来。”中国驻法国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侯湘华这样阐述“中国文化季”在法国乃至欧洲引起的反响。
  参观完“传统与变革——中国现代水墨、雕塑展”,又听完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年艺术合唱团的孩子们的合唱,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语带兴奋:“这是什么?这是一种‘语言’!我们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就是最鲜活生动的语言,她会告诉法国老百姓什么是中国,她会告诉欧洲中国的现状。‘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这是我们那块土地发出的声音和色彩,但她远比大喊大叫更能深入人心。文化,是最好的国际语言,她发挥的作用是滋润长久的。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对她最贴切的形容!”
  《费加罗报》、《世界报》、《巴黎竞赛报》等媒体都辟专版对“中国文化季”进行了专门报道。中国的龙凤风筝、纱纸灯笼、折扇、花茶在“文化季”展览场地的周围热卖,“中国旅游热”也在法国人心中悄然萌生,中国的声音、中国的色彩在巴黎的街头浮动……CHINE,对巴黎人已不再是一个遥远陌生的字眼,巴黎的孩子们也在逐渐学会用“你好!”而不是日语向我们打招呼。
  2003年,江泽民主席与希拉克总统共同定下的“法国—中国文化年”将在中法两国共时全面展开。在“2000年中国文化季”中,负责整体策划的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在诸多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中国文化季”的成功举办,将为今后中外文化交流提供诸多有益借鉴。
  巴黎为世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舞台,“中国文化季”为这一世界舞台也增添了引人注目的色彩。在巴黎云影变幻的天空中,有一道来自中国的光芒,在巴黎多样的艺术气息中,有茉莉花平和、兼善、雍容、淡雅的清香……(附图片)
  兵马俑图像和CHINE字样在巴黎街头随处可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