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合肥市大书院选区的粮食核实供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7-16
第2版()
专栏:厉行全面节约,克服一切浪费

合肥市大书院选区的粮食核实供应
本报记者 于明
整顿城市粮食统销工作,按人口核实供应,是堵塞浪费粮食漏洞和节约粮食的好办法。安徽省合肥市西市区大书院选区实行粮食核实供应获得了初步成绩。
合肥市西市区大书院选区共二百五十二户,原供应量每月三万零一百九十四斤半,平均每人每月要供应三十斤三两强。经过这次整顿,每月供应二万零六百三十六斤,较原供应量减少了九千五百五十八斤半;经核实后平均每人每月只供应二十一斤二两多就够了。
这一选区的粮食供应,已经过两次整顿,但是因为没有很好贯彻节约粮食、合理供应的原则,供应量仍然很大,有的在整顿中反而不合理地增加了供应量。粮食大量浪费,而干部和群众却以为已经“节约到顶”了。市委工作组刚一来到,这个选区的工作人员就说,已经整顿两次了,再没有什么搞头了。群众则说:浪费粮食的是机关和工厂,居民当家过日子的人不会有浪费。
市委工作组研究了这种情况,认为首先应该提高工作人员的认识。他们先摸了选区中浪费粮食的底,发现了很多浪费粮食的现象。如摆小摊的许成贵家四个成年人,两个小孩,每月要求供应一百八十斤粮食。实际他家从一月至五月,平均每月只买一百二十斤。就这些粮食也吃不完,因为他还积存了部分糯米。在五月节,他又借了亲戚和邻居的三个购粮证买了四十斤糯米,和自己积存的米,做成了九百多个粽子出卖。一个木匠铺有六个工人,五个家属,每月要购粮食五百斤,老板经常把吃不完的米挑给乡下的亲属吃。经查出的,四月到六月初他就送到乡下六十斤米。有一个瓦匠工人陈茂海每月购买粮食六十斤,自己吃不了,供给从乡下来的三个人,而这些人在乡下照样有粮食供应。这些供应不合理的现象深刻地教育了选区的基层工作人员。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市委工作组进一步启发他们检查自己家里购粮的情况,并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清浪费粮食对国家建设的影响。检查结果全选区基层工作人员二十六人,就有十五家平均每人都只要供应粮食三十斤到四十斤。多余的粮食有的被乡下来的亲友吃掉了,有的喂了鸽子,有的则把一些粮食做成零食吃掉了。经过按人口实际需要计算以后,许多工作人员都自动把要求供应的数量减下来了。过去他们觉得自己定量高,“腿瘸舌头软”不好向群众开口。现在自己的定量降下来了,就积极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
工作组和选区基层工作人员又共同召开了妇女会、青年会和工人会,向他们进行宣传教育,使他们成为节约粮食的积极宣传者。同时经过大组动员、小组酝酿,使群众的觉悟逐步提高。接着又组织了许多评议小组,按照每家实际人口分等定量。各评议小组在工作人员领导下,一面进行评议,一面进行个别协商,最后在民主评议大会上通过。这样大家都觉得公平合理。事实证明,在群众思想提高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由群众自行提出供应量,再经群众评议,不但阻力少,解决问题快,而且最后的供应数量是可以大大降低的。
合肥市大书院选区的居民,在这次整顿粮食统销工作以后,家家都注意节约粮食,许多人在研究改进煮饭的方法。居民许章格家改进淘米的方法,把淘过的米放一个时候再下锅煮,这样米吸收的水分多、出饭数量增加,煮三斤米,比过去淘米后立刻下锅煮要多出一碗饭,这样煮出的饭也很好吃。他家四口人,用这个办法煮饭,每天比过去要少用一斤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