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以总理选举备受关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08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以总理选举备受关注
本报驻埃及记者 朱梦魁
提前举行的以色列总理选举6日晚结束。据以色列电视台随即公布的初步结果显示,利库德集团总理候选人沙龙得票率为59.5%,而看守内阁总理、工党总理候选人巴拉克得票率仅为40.5%。这一结果与投票前以色列国内民意调查的预测相差无几,但以19个百分点的悬殊票差击败竞选对手,这在以色列大选历史上是罕见的。
以色列提前举行总理选举,是以色列国内各派势力对中东和平进程存在激烈争议的体现。去年7月间,巴拉克前往美国戴维营,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举行3方会谈,旨在敲定巴以最终和平协议的要点。在巴建国、东耶路撒冷主权归属和约旦河西岸撤军范围等重大问题上,巴拉克提出了具有明显松动的新立场。以右翼强硬派人物著称的沙龙指责巴拉克出卖犹太民族利益,发誓要推翻巴拉克政府。9月底,沙龙对伊斯兰圣地——东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的挑衅性访问,引发了持续3个多月的巴以大规模流血冲突,致使巴勒斯坦人约400人被打死,1.7万多人受伤。巴以冲突不仅导致以色列政局危机,也促使以色列右翼激进势力重新抬头。由此,巴拉克内阁于去年岁末在议会失去多数支持。随后,巴拉克邀沙龙联合组阁谈判破裂,迫使巴拉克辞职,以色列提前举行总理选举。
此次以色列总理选举是在巴以冲突之后和巴以和谈进入最后关键阶段时进行的。以色列选民的着眼点已超越了党派的利益,更多注重的是切身利益和安全保障,关切谁能在这一严重的历史关头成为保护以色列的“大卫盾”。大选揭幕前,沙龙曾多次发表威胁性言论,扬言以色列在必要时有可能与阿拉伯国家再次进行战争。为此,巴拉克在竞选期间反复陈述利害,告诫选民“要在和平与战争之间作出选择”。沙龙则鼓动选民要从国家安全出发,为“以色列的未来投票”。另一方面,尽管巴拉克在选举前夕曾就13名以色列籍阿拉伯人在巴以冲突期间丧生表示歉意,但未能平息占以色列选票12%的以籍阿拉伯选民的愤怒。他们的选票曾在1999年7月间的选举中扶助过巴拉克,但这次他们决定集体罢选,既不投巴拉克的票,也不投沙龙的票。阿以双方的舆论认为,巴拉克之所以在选举中落败,除了因镇压巴勒斯坦人起义之外,还因在中东和谈中的优柔寡断等不力,而丧失了部分来自非洲和俄罗斯的新移民的选票。
未来以色列新政府的和谈政策令人关注。尽管沙龙在竞选期间也曾表示,一旦他当选总理,他将继续与阿拉法特进行和谈,但从其先前的历次表态中可以看出,沙龙的和谈主张极为强硬。他提出只允许巴勒斯坦在约旦河西岸地区40%的土地上建国,拒绝将东耶路撒冷主权归还巴勒斯坦,反对巴难民回归。此外,军旅出身的沙龙曾参加过多次对阿拉伯国家的战争行动,与阿拉伯方面的仇隙颇深。根据以色列法律,沙龙将在当选总理后的45天内组成新内阁,并获得议会支持,任期是前总理遗留的两年期限。如果沙龙在45天内组阁失败,就将再次进行总理选举。有消息说,沙龙计划由利库德与工党联合组成民族团结政府,邀巴拉克和前工党领袖佩雷斯分别担任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但问题之一是巴拉克和佩雷斯是否同意给沙龙新内阁当陪衬;问题之二是沙龙新政府必将进一步以牺牲阿拉伯利益为前提,置以色列的安全保证于中东和谈之上,在此基础上的和平进程今后将如何推进。
以色列总理选举引起巴勒斯坦和阿拉伯等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和不同反应。阿拉法特在以选举结果初步揭晓的当晚表示,巴勒斯坦尊重以色列人民的选择,希望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同以色列新政府谈判,但反对从零开始。巴勒斯坦官员大都担忧,未来的巴以和谈将因沙龙上台而进入更艰难的阶段。在以色列总理选举前夕,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先后访问了叙利亚、沙特阿拉伯、阿曼、突尼斯等国,就以色列选举结果对中东局势的影响等问题协调立场,磋商对策。埃及等国还多次表示,以色列总理选举是以色列内部事务,但同时强调阿拉伯国家不怕战争威胁。美国和欧盟方面也分别表示要与以色列新政府合作,并继续推进中东和平进程。鉴于以色列历来是中东地区战争与和平的主要因素,以色列政局的新变化将为原本就纷繁复杂的中东和谈带来更多的悬念。(本报开罗2月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