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充分认识生态用水——“三河”调水后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09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编者按:黄河大旱之年全线畅流,黑河首次跨省区分水成功,博斯腾湖两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送去救命之水,这标志我国河流水量统一调度和科学管理获重大成功。2月5日,本报分别在第一版、第五版集中报道了这一盛事。文章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专家、学者来信充分肯定我国河流水量统一调度的重大意义,并就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本报从今天起陆续选登这些来信来稿。欢迎广大读者继续就我国水资源的保护、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来信来稿,献计献策。
  充分认识生态用水
——“三河”调水后的思考
吴季松
  2000年,黑河历史上首次成功实现跨省区分水,黄河在大旱之年实现全年不断流,博斯腾湖两次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意义深远。消息传来,世人瞩目。欣喜振奋之余,发人深省。
  黄河自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1997年断流时间长达226天,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居于西北的内陆河黑河,由于水资源短缺和不断增加的水需求,下游已出现多年断流,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黑河不科学分水,荒漠中仅有的几块绿洲之一就可能消亡,形成的沙尘暴不仅危及当地人民的生存,而且增加了北京的扬沙天气。曾是绿色屏障的塔里木河如任断流形势继续发展,下游将严重沙漠化,不仅使东疆和南疆的沙漠联成一片,而且逐步蚕食塔里木河。
  人类早已认识到“水是生命的源泉”,我国几千年的农业生产总结出“水是农业的命脉”。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环境的不断恶化,向我们提出了水生态系统的新问题,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思路。英国人坦斯莱首先明确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指出人类及其它生物与其周围的有机和无机环境是密切相关、互相依存的,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人类必须与自己置身的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你把水都喝光、用光,黄河能不断流吗?黑河下游生态系统能不恶化吗?塔里木河能不被蚕食吗?留生态水,花生态钱,就是建设,就是生态建设,是最重要的基础建设之一。
  进入21世纪,在全球性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下,人类已认识到不仅生活和生产用水是必不可少的,水生态系统平衡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不但要重视生产和生活这两“生”,还要充分认识第三“生”即生态用水。十五届五中全会《建议》及时提出了“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兼顾的思想,这也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十五大精神指引下,水利部门树立了现代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治水思路,提出了“生态水”的新概念,以新思路指导新时期的治水实践,用切实的措施与“三河流域”的各级政府和人民同唱了一曲绿色的颂歌,共创了一个生态建设的奇迹。
  “三河”调水的成功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统一管理水资源这种短缺资源的成功范例。只有统一管理,才能实施调水,才能加强流域水资源的保护。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而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的大国。各种方式的调水,包括南水北调将是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应成为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政策措施。
  人与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优化配置水资源的这曲绿色颂歌我们要永不间断地唱下去,不只在“三河”,而且在全国。党中央和国务院已明确指出西部大开发要以生态建设为基础。决定实施以“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为指导思想的“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将与南水北调工程相衔接,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首都的可持续发展。绿色象征着兴旺,所以说“三河”调水是一曲绿色的颂歌,是21世纪我国兴旺发达的前奏曲。
  (作者为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