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地震到底怎么回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09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地震到底怎么回事
  本报记者 张建华
  印度古吉拉特邦发生强烈地震后,记者走访了中国地震局,就读者关心的一些话题采访了分析预报中心预报部主任张晓东和副主任郑大林、张永仙。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不久前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发生的地震属于何种地震?
  答:按地震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两大类型,为天然地震和人工诱发地震。天然地震是指受地球内部运动影响而发生的地震,包括板间地震、板内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板间地震和板内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构造和板块内部的岩石构造中,所以又称构造地震。受人为因素影响,如水库大范围蓄水、油井高压注水等引起的地震称为人工诱发地震;按地震的震源深度可以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中深源地震的震源最深可达650公里左右;按地震的大小可以把地震分为小地震、中等地震和大地震。中等以上地震可以被人感觉到,称为有感地震。大地震可以造成严重的灾害损失;按地震在序列中所处的地位可以把地震分为前震、主震和余震。
  印度此次地震属板块内部的浅源地震,地震深度约22公里,发生地震的地区人口密度也较大,震发时间是当地时间上午8点多,又是印度的国庆日,所以这次印度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较大。
  此外,该区1819年6月16日曾发生8.3级地震,位置为北纬23.3度、东经71.0度,死亡1500至2000人,距今182年,位置相差约80公里,8级地震的震源区长度超过100公里。初看起来,很可能是182年后的同一震源区重复活动,有可能是板内大地震长期平静后又在同一震源区重复活动。
  问:今年年初以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与以往相比,这种情况是否异常?
  答:今年1月份世界各地共发生了5次7级以上地震,引起人们关注。1月1日菲律宾7级,11日美国阿拉斯加7.4级,14日萨尔瓦多8级,16日印尼苏门达腊发生7.2级地震,26日印度古吉拉特邦7.8级。实际上,地震在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上都是很不均匀的,但往往会呈现“成丛性”,即从整体上来看,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往往会“扎堆儿”。如中国大陆地区的强震20世纪以来存在5个相对活跃的时期,称为中国大陆的5个地震活跃期。20世纪前50年国际、国内地震活动水平比后50年高。地震在时间上的“扎堆儿”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另外,地震在地域上的“扎堆儿”,往往称为地震带或地震区。因此,仅根据1月份全球7级地震发生了5次,就认为这种情况是异常的,其依据是不充分的。
  问:现在世界各国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准确预测地震?我国的地震预测水平在世界处于什么地位?
  答:人们对地震发生的规律性目前认识的还很不够,所以对地震的预测水平还较低。目前我国对地震预测的水平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在有利的条件下,对某种类型的地震能作出一定程度的乃至成功的短临预报。事实上,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越来越重视地震的研究和预测工作。如:日本在1995年阪神大震灾后,对地震的研究经费提高了,而不是减少了。
  我国的地震预测水平目前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地震工作,通过“七五”、“八五”和“九五”计划的完成,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地震应急的水平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加之我国拥有较完备从事地震工作的政府机构和研究体系以及较为雄厚的科技实力,可以预计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研究水平的提高、实践经验的积累,地震预测的水平还会进一步提高。“九五”期间的地震预报水平比“八五”期间的地震预报水平还是有较为明显的提高。但由于地震孕育的复杂性、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地球的不可入性和观测的局限性,人们对地震的预测能力目前仍然十分有限。
  问:现行地震预测研究主要采取哪些方法?
答: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科学难题,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地震预报的根本是要找到地震前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即地震前兆。根据30余年来中国地震监测和预报实践活动,我国地震科学家观测到一些地震前兆现象,并通过震例总结发现了一些较为普遍的地震前兆异常,如大地震前的小地震活动会出现平静、密集、加速、有序分布等异常现象;再如大地震前会出现断层运动速率异常、地下介质的电性异常、地下流体的组成和温度异常以及地下水变浑、冒泡等宏观异常。这些异常与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有一定的经验关系,可以对未来地震的时、空、强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测。通过“八五”、“九五”的科学攻关,发现地震异常现象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它们反映的是地震孕育过程中各种观测量的时空变化过程,并建立了一些经验性的综合预报方法,使地震预测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一些专家还发现地震的发生与天文环境有关,并探索与此相关的地震预测方法。
  高精度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现在也已开始进入我国地震预测研究领域。1997年开始启动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CMONOC)将实现大范围、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地壳运动观测,为我国地震监测提供了良好的前景。有了它,地震预测方法中又增加了一种高科技手段,而且许多人类难以涉足的地方将不再是地震预测的盲区了。
  问:地震预报是如何发出的?
  答:地震预报的发出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要经过地震预报意见的形成、地震预报意见的评审和地震预报意见的发布三个阶段。地震预报意见的形成: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组织召开地震震情会商会,对各种地震预测意见和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形成地震预报意见等。地震预报意见的评审: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全国地震震情会商会形成的地震预报意见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震情会商会形成的可能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的预报意见进行评审等。地震预报意见的发布:根据我国《防震减灾法》和《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和地震短期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因此,发布地震预报的主体是政府,其它任何部门和机构以及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
  问:我国应对突发灾难性地震的能力如何?
  答:应对突发灾难性地震的工作一直受到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视,各相关部门都有各自的成套应对措施,突发灾难性地震后,政府能够很快调动各种力量协同进行救灾工作。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和单位都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重大灾难性地震,救灾工作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就更加快速、高效、有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