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春节期间,京城众商家推出了五花八门的打折促销活动,消费者感受最深的恐怕莫过于“买××元送××元购物券”。 “购物返券”让您满意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09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消费视窗

  春节期间,京城众商家推出了五花八门的打折促销活动,消费者感受最深的恐怕莫过于“买××元送××元购物券”。
  “购物返券”让您满意吗
  蒋益秀
  花钱与花购物券感觉不同
  买100元送40元,就是打6折;而买200元送100元,等于是半价,按说商家让的利也不算少了,然而一提起购物返券来,李小姐却说她有切肤之痛。原来她在某商场买了件价值300元的大衣,得到了3张价值40元的购物券。但当她拿着购物券去买化妆品时,一连挤了好几个柜台,都被告之购物券买不了他们的东西。李小姐索性改买60元一双的长统袜,怎奈收银小姐又告诉她,购物券概不找零。因为购物券只限当日有效,而李小姐一时还真想不起该买点什么,也实在懒得再挤,便一口气买下两双长统袜,算是给自己“交了差”。
  据记者观察,像李小姐这样,在商场中因拿购物券购物而碰壁的现象并非个别。看来拿购物券和拿现金在商场中购物的待遇大相径庭。记者在某商场中还碰到一位正在试毛衣的女孩,只见她稍微试了试,便不耐烦地和同伴说,就是它吧,反正是用券买,买一件算了。这么看,在消费者眼里,花钱和花购物券感觉也不一样。
  购物返券这种促销手段,对商家来说,某种意义上确实起到了刺激销售的作用;但对消费者而言,除了在商场中停留的时间更长、选购时更费脑筋,购物时多了一道手续,少了几分乐趣之外,拿李小姐的话讲,她并没有感到得了什么实惠。因为打折省下来的钱最终还是在商场中消费掉了,并没有落进自己的腰包里,更何况为凑够钱数而买一些自己并不十分需要或喜欢的东西,还不如不买。
  打折连环套惹人烦
  王女士听说某商场购物可买200元送100元,便欣然前往。可是直到她凭购物券买东西时,才知道必须用不少于购物券金额的现金与购物券一起使用,方才有效。王女士仔细一琢磨,她每买一件商品,至少得搭进100元,得到商家100元的购物券,自己这不是陷进商家的打折连环套里了吗?!几个回合下来,她不但累得筋疲力尽,而且实在不知道自己还能买什么,真是叫苦不迭。而且离购物券到期时日不多,她果断决定将购物券当“礼物”送给亲友,自己落得个一身轻松。
  如果给王女士粗算一笔账的话,这样下来,她所买的商品绝对不会是5折优惠,至于是6折、7折还是8折什么的,恐怕很难算得清。这就应了那句俗话:买的总没有卖的精。而王女士把购物券送给亲友,可以想见,同样的境遇还会在亲友身上重演,至于她的亲友怎样收场,是不是再拉一个人到连环套里走一遭,就不得而知了。
  实惠、轻松才是消费者的最爱
  商家为吸引顾客,采取多种促销手段,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是让利促销,就应该给消费者以真正的实惠。购物返券虽不失为一种打折促销手段,但总让人觉得不那么实在,且有“捆绑”销售之嫌。
  中友百货企划部的徐女士认为,购物返券是商家的一种让利促销活动,为了给消费者更多的实惠,中友采取了既打折又购物返券,并且还有抽奖等配套活动。对于购物券,他们并没有什么附加条件,使消费者不感到有什么束缚,因此他们今年春节的促销活动效果不错。而赛特购物中心公关部的杨小姐告诉记者,赛特以前也曾搞过购物返券这种促销活动,但1998年以后就不搞了。为了给消费者以直接的实惠,减少他们购物中的麻烦,他们只在某一阶段搞打折促销活动。当问及若其他商家都搞这种活动的话,赛特不怕流失客源吗?杨小姐说,可能会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黄国雄教授认为,购物返券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家为竞争而采取的一种让利促销手段,这是正常的企业行为。市场竞争,消费者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但目前购物返券活动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如人为设置附加条件,误导消费者进行循环滚动式购买;有些商品不列在活动之内,而消费者事先却并不知情,这实际上是一种欺骗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这种无序竞争如果不认真加以引导,很可能会把市场搞乱,消费者不但不能明明白白购物,反倒会越来越糊涂。
  这里不妨给商家提个醒儿:为了增加人气儿,商家自可以尝试各种促销方法,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有给消费者以真真切切的实惠,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随心所欲的购物环境,才能既留住消费者的脚步,又留住消费者的心。只有这样,商家的“旺销”才会不掺杂任何水分,市场也才会有持久的繁荣。(附图片)
  漫画:寒小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