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去年国庆“黄金周”,上海市商业企业销售增长不足一成半,今年春节,却实现销售增长近四成——市场咋会两个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09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

  去年国庆“黄金周”,上海市商业企业销售增长不足一成半,今年春节,却实现销售增长近四成——
  市场咋会两个样
  新华社记者 俞丽虹
  新世纪的第一个月,上海商家有两个惊喜:首先是原本并不被看好的元旦市场,出乎意料地创下了近三成的销售增幅;其次是早已被看好的春节市场,尽管受到阴雨天气的影响,但是其火爆程度仍然超出了人们的预想。
  称之为“惊喜”,是因为上海商家对2000年国庆“黄金周”市场的平淡冷清还记忆犹新。7天长假中,全市主要商业企业销售增长不足一成半,部分百货商店的假日销售甚至出现负增长。商家们不禁感叹,假日消费狂潮已退,“黄金周”里掘不到“金”。
  然而,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今年元旦3天假期,上海全市144家大中型商业企业共实现零售总额6.25亿元,同比增长27.8%。紧跟其后的春节市场更为火爆,仅1月20日至27日,全市主要商业企业实现销售增长39.5%。
  国庆、春节,两次长假前后相差不过短短3个多月,为何市场的反差会如此巨大?记者在采访中得到的回答是:商家“掘金”须有术。假日消费的潜力固然不可小觑,但是对于不同的节假日、不同消费群体,商家不能搞“一刀切”,只有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和分析,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推动销售业绩切实上升。
  上海商业专家张广生指出,假日消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以往经验看,春节往往会形成一个购物高峰,市民购买集中于各类食品及礼品;“五一”节是旅游旺季,外省市来沪的游客多,近郊农村的游客多,成为节日期间的主要消费群体;国庆市场要“看天吃饭”,外地游客人数受天气影响较大,上海市民消费则以娱乐休闲为主。今年上海春节市场销售喜人,原因之一就是众商家早做准备,围绕“吃”字做足了文章。以年夜饭为例,层出不穷的新服务让上海市民“只需动口,不需动手”。除夕之夜,全市各大宾馆饭店的堂吃年夜饭全部爆满,各种档次的半成品年夜饭也供不应求。一家餐饮企业还别出心裁地推出“厨师上门烹制年夜饭”,60位大厨半天时间就被预订一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