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面向新世纪 确立新目标 高起点推进高新区新一轮建设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09
第10版(专版)
专栏:

  面向新世纪确立新目标
  高起点推进高新区新一轮建设发展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顾黑郎
  “九五”期间,是常州高新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领导下,区党工委、管委会积极实施科教兴区、外向带动和区乡联动三大战略,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努力克服困难,基本实现了“九五”计划的目标,初步成为全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最大的高新技术辐射源和产业化基地、最大的对外开放窗口。1999年在江苏省开发区综合考评中名列首位。
  (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0年全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80亿元,年均递增22.8%;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亿元,年均递增24.8%;实现财政收入6.98亿元,年均递增30%以上;自营出口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6%。合同利用外资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
  (二)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通过着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九五”期间,全区新批利用外资项目合计340多个,总投资达18亿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0多个。一大批国际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上市公司进区投资,有力地促进了常州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去年,全区工业产值达95亿元。
  (三)创新能力得到提高。2000年,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53.2亿元,占区内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6%。区内现有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研制、生产的企业达380多家,其中经江苏省科委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近40家,高新技术产品450多个,其中省级和国家级新产品近50个,历年来共实施各类计划项目56项。与此同时,一批技术创新载体开始形成,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建筑面积已扩大至5.1万余平方米,中心内孵化企业达80多家,并于199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创业中心。以常州托普软件园为核心的软件园进入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行列,规模较大的软件企业年销售已达亿元左右。已有20多家留学生企业进园,进展较快的留学生企业年销售已达3000万元左右;全区民营科技企业达230多家;作为江苏省唯一的“三药”示范基地,通过引进农用激素工程技术中心,创建农药研发中心、兽药新技术开发中心、气雾剂研发中心等,有效提高了医药、农药、兽药开发能力。继铁道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进区创办科研机构后,已有4家部省属科研开发机构进区。国际环保产业园、电子工业园刚刚起步就受到了境内外大公司的青睐。目前,常州新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占到全部高新技术产品的60%。
  (四)投资环境大为改善。“九五”期末,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30亿元,长江常州港、京杭大运河、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及民航常州港组成了常州高新区的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在高新区18平方公里范围内,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城市骨干道路全面形成,邮电通信进入国家现代化通信网先进行列。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港也正在加紧建设。在投资硬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投资软环境也不断优化。新区管委会以“规范、透明、效率、信誉”为目标,逐步建立起与市场化、国际化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服务质量、服务水准大大提高,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五)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全区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在区内已有两所大学的基础上,又根据高新区新一轮开放、发展需要,引进资金新建了两所大学。建立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基本覆盖全区,农村合作医疗统筹保障制度稳步推进,计划生育率达98.5%,人口自然增长控制在3‰以内。全区社会稳定,治安良好。
  展望“十五”,我们正面临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常州高新区将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开阔的眼光、更高的目标、更加创新的思路、更加有效的措施,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高新技术密集区、新型工业园区和现代文明新城区”三位一体功能定位的要求,“十五”期间,常州高新区将更加强化加快发展意识,瞄准先进开发区,埋头实干,大力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区、城市化推进、可持续发展和区乡共同发展”五大战略,初步把高新区建设成为经济效益规模化、城市功能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生活环境优美化的新城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全国先进开发区行列。
  为此,常州高新区将根据国内外市场竞争态势和自身实际,突出重点,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扎实推进以电子工业园、国际环保产业园、软件园、滨江工业区为重点的专题园区建设,加快发展以电子信息与通讯、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机电一体化产业为重点的制造业和以旅游业、大型市场、教育产业、信息咨询、风险投资等为核心的服务业,把加快和扩大开放作为新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来抓,力争在引进1亿美元以上项目和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项目上取得更大突破。为新世纪的发展起好步,开好局。(附图片)
  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顾黑郎
高新科技园一角
  常州高新科技园一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