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信息技术两大主流 公共操作环境与多网融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10
第5版(电脑·网络·通信)
专栏:IT论坛

  信息技术两大主流
公共操作环境与多网融合
  屈延文
公共操作环境是信息应用平台主流技术
  公共操作环境技术源于美国国防部的DIICOE计划。通过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美军发现联合作战体系存在巨大缝隙,高技术战争成本之高难于承受。为了克服各军种的信息系统难于互联、互通和互操作的弊端,消除信息系统“烟囱林立”和信息孤岛现象,美国国防部推出了公共操作环境的网络信息平台计划。
  公共操作环境的建设,不仅仅是一种标准、结构、基础及软件实现的建设,更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产业模式的建设。例如,厂商如果要为美国军方开发IT产品,需向美国国防部申报,经批准后,给厂商发生产许可证并获得密码口令,才可以从网上下载COE的所有标准、规范、文档、工具和核心软件,厂商在进行规定范围之内的开发后,递交美国国防部测评机构进行测评,并给出互操作性的级别,评估厂商的能力成熟模型水平。为美国国防部开发产品的已经有几千家厂商。所以说,平台建设也是企业新兴产业模式的建设。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把这种思想推广到跨国公司的平台建设中。
  多网融合发展是信息通信平台主流技术
  面向21世纪的网络服务和业务平台是一个基于多种通信体制,集电信、电视、监控和计算机网络为一体的,多网融合的平台。每个行业在发展综合业务时都遇到了当前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些困难包括技术体制的,也包括当前用户接入网络的现实和用户的终端设备与其综合业务的,因此业务逐渐从综合走向融合。
  最近几年,电信、电视、计算机和监控领域的专家们开始认识到,从技术体制和经济两个方面研究,由一个技术体制综合所有业务是不现实的,应当走多网融合的道路。国际电联提出全球基础设施的发展思路,就是把电信、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融合的发展计划。
  多网融合是网络的发展趋势,也符合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思想,如此发展,风险最小,也最实用,符合社会和科学的发展规律。
  公共操作环境与多网融合是带动我国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强大动力
  互联网络应用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方面是信道带宽窄,速度低,另一方面,是已有网络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提高网络的传输能力和带宽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政策,对于我国来说,有效利用已有的信道资源是更加重要的技术发展政策。一句话,走多网融合的技术发展道路比单纯增加网络带宽更有效,更能激发众多IT企业参与建设。
  在国际互联网络上不是没有电子边界,而是建立了明显的市场的电子边界。而这种电子边界的建设是依靠在公共操作环境上实施企业的核心网络、内联网络、外联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络,组成多层次会员机构。正是这种发展趋势使我国的企业产生了网络时代的危机感。
  国家的电子商务平台应当建立在国家大型企业与企业集团网络公共操作环境平台的基础上。抓住基础设施建设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机遇,紧跟国家投资的大趋势,为下世纪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占领制高点,实施大系统集成战略,考虑金融、电信、电力、民航、交通、政府、军队、社会等行业的信息系统建设是多网融合体系,开展跨计算机、通信、电视、控制和测控等协同工作体系,将安全建设与系统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开展跨计算机、通信、电视、控制和测控等多行业的大系统集成业务市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