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党史——资政育人的生动教科书——访著名党史专家龚育之教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10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者访谈

  党史——资政育人的生动教科书
  ——访著名党史专家龚育之教授
  本报记者 吴珺
  记者: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纪念日。随着这一日子的临近,人们学习和研究党史的热情更加高涨。您是长期从事党史研究的专家,请谈一下学习、研究党史的现实意义?
  龚育之:江泽民同志对学习和研究党史有许多精辟论述。他提出学习理论要同了解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结合起来。他说:“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
  近年来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中青年干部,相当一部分同志对建党以来和建国以来的历史不是很熟悉甚至很不熟悉,有的同志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也不太熟悉。这是现在强调学习党史的一个现实背景。
  通过学习党史,可以了解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深刻历史背景和艰难曲折过程,增强我们现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做好“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资政育人,这就是学习和研究党史的现实意义。
  记者:在党的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历史决议,一是《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二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龚育之:第二个历史决议讲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对于我们更加贴近。这个决议是建党60周年的时候通过的。它完成了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推进了以那次全会为标志的伟大的历史转折,进一步开拓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意义十分重大。纪念建党80周年,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纪念《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20周年。
  记者:最近您撰文提出,要“坚持历史决议和在决议的基础上前进”,指的就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吧?
  龚育之:是的。这个决议集中了全党的智慧,来之不易。要非常地尊重它。
  强调坚持历史决议,就是要警惕和防止从历史决议已经得到的成果中后退。这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淡化历史决议对“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错误的结论。我想,对历史决议已经明确作出结论的那些实践和理论上的错误,不能采取回避、淡化的态度,而应该如实地、恰如其分地正视它、记取它。还有一种情况,是另一个方向的后退,即淡化和否定历史决议对中国社会主义成就的肯定,淡化和否定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历史地位的肯定,似乎建国以来什么成就也没有,有的只是一个接一个的错误。对历史决议已经明确作出结论的、由全党和全国人民艰苦奋斗而取得的基本成就,不能采取无视和否定的态度,而应该如实地、恰如其分地尊重它,这也就是尊重人民,尊重历史。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必然导致否定整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全部历史。
  记者:应该如何理解“在决议的基础上前进”呢?
  龚育之:在历史决议的基础上前进,这里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历史决议的基本结论,这到现在还是站得住脚的,具有不容动摇的科学权威(符合实际)和组织权威(中央通过)。另一个层次是在肯定历史决议基本结论的基础上,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过程和历史经验的认识进一步有所深化、有所发展。这样的深化和发展,当然是历史前进和认识前进所必需的。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多处谈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都是在坚持历史决议的基础上,在这个方面、那个问题上又有新的深入的阐发和概括。
  我们党的几次代表大会报告在回顾历史时,也作了新的阐发和概括。比如说,十四大报告,专门有一节“十四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也就是新时期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我以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又一个历史决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决议。它向前延伸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这里面包括几个重大理论观点上的前进。一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一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讲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没有展开;没有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是讲实行计划经济,辅以市场调节。后来党的代表大会的文件在这两大问题上都前进了,这不能不加深我们对历史经验的理解。十五大讲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历史经验的这种概括,是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论述为指导的,在历史决议里面还没有这样写。这是党的代表大会对历史的新认识,它没有否定历史决议,而是在历史决议的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它也有同样的科学权威(符合实际)和组织权威(经党的代表大会通过)。
  除了十四、十五两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江泽民同志还有多次重要讲话涉及党的历史,特别是他去年代表政治局常委总结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0年的历史,更是向前延伸了十四大的十四年总结。
  所有这些,当然都是我们在纪念建党80周年、纪念《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20周年的时候,应该认真加以学习和研究的。
  记者:党史是一门政治性很强的历史科学,它要求把党性和科学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龚育之:党史是一门科学,以党的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学习和研究党史,必须把党性和科学性统一起来。
  党性包含相互关联的两层含义。一层是党的组织纪律,即遵守决议、服从中央;一层是党的思想路线,即实事求是、尊重实践。这两方面必须统一起来,只要不是像“文化大革命”时那样,党的思想路线从根本上出了问题,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如果不顾党的利益,不讲党的纪律,不遵守党关于党的历史的决议,不采取正确的态度,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同样,如果违背科学性,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党性。延安整风时,讲实事求是就是党性,讲主观主义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党性包含尊重事实、尊重实践的思想路线。当然,要使党性与科学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附图片)(题图人物:龚育之教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