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实现农业和农村工作“六个转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10
第7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实现农业和农村工作“六个转变”
  中共四川省委书记 周永康
  编者按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中央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县(市)部门、乡镇、村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党中央的决定作出以后,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具体措施,学习教育活动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许多省、地(市)、县领导干部落实责任制,确定联系点,纷纷下基层调查研究,进行动员,面对面地指导工作;试点县(市)也总结和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为了进一步推动学习教育活动,本报特开辟两块专版,于2月10日、13日分别刊登部分省区市委书记谈学习教育活动的文章和试点县(市)的经验,供各地学习参考。
  中央决定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是我们党在新世纪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一项重要基础建设。通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领农村工作的全局,就抓住了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根本。
  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总体上要达到觉悟要提高、作风要转变、经济要发展、社会要稳定的目的。为此,要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上,努力实现“六个转变”。
  一是在农业发展目标上,要从围绕吃饱穿暖转变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上来。要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花更大的力气来研究农民增收问题,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上,要从过去单一的粮猪型转变到农林牧副渔及二、三产业全面发展上来。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是搞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优化生产结构,加大科技应用和推广力度,优化品质、品种结构,加速发展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后续效益,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抓好劳务输出,增加劳务收入。
  三是在农业增长方式上,要从粗放经营转变到集约经营上来。
  四是在农村土地使用上,要逐步从分散经营转变到规模经营上来。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土地使用制度的创新。要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同时,探索放开土地使用权的新机制,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力扶持和培育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合同契约、“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多种经营方式,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把产加销联为一体,将市场信息、实用技术、管理经验更直接、更有效地传送给农户,推动农业向产品优质化、生产规模化、区域布局合理化方向发展,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带动和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五是在村镇建设上,要从过去的分散村落转变到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有计划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农业、农村和农民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农业是基础,农村是载体,农民是主体。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同时,要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使小城镇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发展和完善。
  六是在领导方式上,要从以行政命令为主转变到以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和依法行政为主上来。当前农民最急的是致富无门,最缺的是科学技术,最怕的是市场变化,最盼的是政府关心。因此,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市场服务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要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善于同农民商量办事,用典型示范的办法推动农村各项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