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气节风骨长精神——萧月光作品观后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11
第4版(大地·美术)
专栏:艺苑掇英

  气节风骨长精神
  ——萧月光作品观后感
  阿 老
  萧月光先生外表木讷,不善言辞,但一旦进入他的艺术世界,便会感到,他和历代先贤们进行了长时间的对话和交流。在他的画集里,众多的典型人物,展现了民族的气节、风骨和风范与鲜活的灵魂。
  画家从油画转为中国画,在中国画写意历史人物方面扎下根来,这与他入私塾、读古书、学历史不无关系,也许是人生醒悟之后一个“返璞归真”之所在吧!他在《出牧图》中写道:“春庭湖草绿茵茵,出牧山歌四五声。年到八旬不为老,不须闲饭养闲人”。先生在作画之余,也在读书、阅报、速写、构图,很少有间断,以为下一次挥毫作准备。可谓青灯映照苦心人。
  画家用行、草、隶书入画,融通各体,做到有章可循,斜不失正,杂而不乱,虚虚实实相映成趣,平平淡淡见真情,力求苍劲,与众不同。数十年来,画家所画古代人物几百幅,其特色绚丽多彩,其风格也古朴纯真,突出表现其精神特征,自成家风,具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
  客观地分析,萧月光笔下的人物,无论是《悬鱼图》,还是《逼上梁山》等等,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作者对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的认知。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独到的体察、深刻的理解,才会有如此写照传神的水准和卓越的成就。(附图片)
  三仙集会(中国画) 萧月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