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哈萨克斯坦争作独联体“领跑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12
第7版(国际)
专栏:跨进新世纪

  哈萨克斯坦争作独联体“领跑人”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孙勇军
  得益于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和连续两年风调雨顺的好天气,跨进新世纪的哈萨克斯坦初步走出经济困境,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有关统计数字表明,与前年同期相比,去年头11个月哈工业生产增长率高达15%,对外贸易额增长了近1/3,居民收入增长了21%,外汇储备在独联体内名列前茅。哈萨克斯坦正以高经济增长率迅速成长为独联体“领跑人”,它在中亚乃至独联体地区的影响不断加强。对于新世纪,哈萨克斯坦人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哈萨克斯坦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其燃料动力资源和有色金属矿藏在独联体甚至在全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哈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分别为45亿吨和5.9万亿立方米。通过多年努力,哈吸引了大量外资,许多国际著名石油财团已深入到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领域。由于近年来国际石油市场行情的不断攀升,哈从中受益匪浅。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液态黑金”是哈主要外汇收入来源,石油天然气领域的收入已占到哈国家收入的四成以上。为了吸引更多外资,哈政府专门设立国家发展基金,加大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完善配套设施,争取尽快实现“石油富国”美梦,切实提高人民生活。
  然而,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内陆国,石油天然气的对外运输“瓶颈”严重制约“石油富国”战略的实现。哈一方面最大限度利用通过俄罗斯境内的现有管线,另一方面努力寻求运输方案的多样化,“西线”、“南线”、“东线”等方案应运而生。经过长时间的徘徊观望,哈已渐渐倾向于西方国家推崇的“西线”巴库—杰伊汉方案。但哈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远水解不了近渴,哈对外石油运输目前仍离不开俄境内的现有管线,争取不断提高现有管线运输份额乃明智之举。
  尽管哈萨克斯坦经济已初步走出困境,但其持续发展受制于国际原油市场价格的变化、对外运输条件和中亚地区安全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去年下半年来,哈进一步在经济和安全合作方面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区域联合。去年11月份开始,哈致力于欧亚经济共同体范围内自由贸易空间的建设,统一关税税率、建设统一的海关边境。在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恶势力”不断威胁中亚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前提下,哈着力加强集体安全体制,为哈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为确保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哈政府近年来加强了对社会局势的控制,为实现富国战略提供组织保障。通过议会选举和政府改组,哈议会和政府补充了新鲜血液,一些年富力强的“亲总统”派经济精英进入政坛;随着哈议会通过“哈首任总统法”(又称“第一总统法”),总统权力得到加强,原“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的状况有所改观:总统权力更大,议会和政府中反对派声音更小,亲总统势力不断壮大。
  通过不懈努力,哈萨克斯坦初步实现了宏观经济稳定,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在中亚地区乃至独联体范围内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已签署命令,将2001年定为“哈萨克斯坦独立10周年纪念年”。哈政府许诺将教师、医生和国家护法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提高20%—30%,哈萨克斯坦寄希望于经济的复苏,以巩固其在中亚乃至独联体地区的大国地位、继续扮演独联体“领跑人”角色。但客观现实让哈萨克斯坦清醒地看到,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仍受到国际原油市场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和“三股恶势力”的直接威胁,哈萨克斯坦实现石油富国战略任重道远。 (本报阿拉木图电)(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