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友好的态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12
第7版(国际)
专栏:漫步地球村

  友好的态度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丁 子
  1月26日印度西部发生7.9级地震后,世界各国纷纷向印度伸出了救援之手,这其中也包括与印度关系不睦的邻国巴基斯坦。到2月1日,巴基斯坦空军C—130运输机已经将三批救援物资运抵了印度南部城市艾哈迈达巴德。据统计,巴方通过援助共支援印度帐篷600余顶,毛毯近万条。
  巴基斯坦也是印度此次地震的受害国。地震在巴南部信德省造成了一定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地震发生后,巴基斯坦一边自救,一边对印度表示慰问、积极提出援助。地震发生当天,巴首席执行官穆沙拉夫就致电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向遇难者家属表示慰问。巴基斯坦外交部随后发表声明表示,巴将向印度灾民提供必要的救援物资。巴驻印外交使节也很快与印度有关部门取得了联系,商讨救助事宜。
  尽管在印度是否接受巴方的援助这一问题上经历了一点波澜,但并没有影响救援工作的大局。有媒体报道,印度国内有人出于政治原因,认为如果接受巴方的援助,印度多少“有失体面”。不过,印度官方很快否认了这一说法。印有关人士表示,援助就是援助,没有必要把巴基斯坦从国际社会援助中拿出来“单独考虑”。这样,在双方的积极配合下,巴方的第一批援助物资终于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五天运抵了印度灾区。
  虽然巴方援助的物资有限,但人们认为此次巴出手救援不单单在于物资援助本身,更主要的是向印度表明了一个友好的态度。有评论认为,巴方在自己也受到地震的影响的情况下,通过援助对印度做出友好表示,这多少是一个能在两国赢得民心的举动,对巴印关系的进一步缓和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甚至有舆论把此次援助与1999年8月希腊对震后土耳其的援助相比。有报道称,希腊在伊斯坦布尔发生大地震后立刻向土耳其伸出了援助之手,从而在消除两国间障碍上迈出了积极的一步,而巴印关系与希土关系类似,此番巴方的“好意”虽然不太可能很快得到回报,但它对改善印巴两国关系也一样有利无害。
  同时,巴方的援助也符合巴印两国近期关系趋缓的态势。从去年底开始,巴印两国围绕有争议的克什米尔问题不断表现出克制。从印度宣布单方面对克什米尔地区穆斯林武装的停火,到巴基斯坦从克什米尔地区部分撤军,再到印度不断延长其停火期限。虽然两国在关键的恢复对话问题上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但有舆论乐观地认为,巴印恢复高层对话似乎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不过在现实中,双方还是要像拳击运动员一样,在进攻之前多少要试探对方几个回合。而在这一过程中,诸如停火、撤军、援助等“示好”的举动在人们心目中多少成了两国谋求缓和的手段。当然,不论巴印能否对话、结果如何,只要两国能面对问题,拿出诚意,保持国家间的和平与稳定,那么,今天的诸多“手段”就有可能促成两国人民的友好和关爱,而这也许才是和平的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