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瞄准第一出佳绩——记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检察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12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新世纪基层检察院风采

  瞄准第一出佳绩
——记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检察院
简正新
  编者按:今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是新世纪中进一步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开局之年。检察机关以法律监督为己任,对推进依法治国大业和反腐败斗争,对保证和推进公正执法在基层的落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促进检察机关发挥职能作用,全面展现新世纪基层检察院的新风貌,本报从即日起推出“新世纪基层检察院风采”专栏,陆续报道全国各地优秀基层检察院公正执法、加强队伍建设、发挥检察职能、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的先进事迹。
  于铭先1997年初来到山东青岛市市北区检察院任检察长时,市北区检察院已经是青岛市的先进集体了。但是,他与党组的一班人还是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整体工作创一流,单项工作争第一,用三年时间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努力争创全国模范检察院。”
  在于铭先的心中,这个第一是有明确概念的,那就是在几年的时间里,不仅要使市北区检察院成为全国检察战线上一个旗帜性的单位,更要在市北区近50万市民心中树立起一个“公正执法、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他们没有辜负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重托,在上级检察院组织的年度考评中,连续4年取得总分第一。2000年底,他们再次取得了骄人战绩:7项单项工作列第一,4项第二,2项第三,向人民献上了满意的答卷。
  表率第一
  走进市北区检察院的“荣誉室”,可以看到近百个代表了他们所获得成就的锦旗、牌匾、证书、奖杯。他们先后被省检察院记集体一等功、二等功;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记集体一等功,获全国检察机关“人民满意的检察院”、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十佳职业道德单位”等称号。
  在成绩面前,他们却没有丝毫的懈怠,反而更加谦虚谨慎。曾经与他们打过交道的人们谈起市北区检察院时,都禁不住大加赞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们有一种精神的力量,一种人格的力量,一种做事必争第一的思想境界”。
  市北区检察院的办公楼,是一座外表陈旧并不起眼的建筑。但是走进楼内,你可以看到在各层楼的走廊上,都悬挂着制作得非常正规的大型标牌,有光荣榜,有各种禁令,有警示栏等;你还可以看到,它那被无数只脚磨得都已经有些发白了的水泥楼梯,十分干净。在这里,迟到早退是要被张榜批评的,而带“长”字的,必须提前一刻钟到岗,进行当天工作部署。
  提前上班,带头打扫卫生,这样的事可谓小也,但争第一、创一流、领导班子成员的表率作用就是从这些小事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在这里,还有一句话已经广为人知,那就是:向党组看齐,向我看齐。对政法战线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一名检察官,往往会处于社会矛盾最尖锐的前沿地带,他们既是反腐败的尖兵,又要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经受各种腐败现象的侵蚀。市北区检察院的一班人之所以敢于提出来向我看齐,因为他们有一种信念,相信自己能够经得起考验。在查办香港某企业经理行贿24万元大案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的亲属通过多种渠道找于铭先说情。说情者中有的打着上级领导的旗号,有的是他的亲朋好友,但在这位敢言“向我看齐”的检察长面前,无不碰壁而归。
  素质第一
  于铭先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阅了全院干警的档案。他发现,干警们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法律大专文化程度的只占60%,干警的整体素质严重滞后于当前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为此,院党组立即作出决定,“以人为本,把建设一支高素质检察官队伍作为工作的重点,一抓到底”。
  从那以后,全院每周都固定时间,集中进行学习,并建立了严格的考勤制度,同时他们还开展了全员业务培训与岗位练兵。几年来,他们始终坚持开展“七个一”活动:每周一次业务理论学习;每月一次集体辅导;每月剖析一起疑难案件;每季度一次函授作业;每半年一次集中考试;每年一次理论研讨会等。现在,在由市北区检察院起诉的庭审案件中,检察官们表现出娴熟的庭审应变技巧和丰富的法律知识,赢得了各方的赞誉,连当事人的辩护律师也说:“市北区检察院的水平绝对是一流的。”
  在抓好学习教育的基础上,他们建立了竞争激励、科学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监督制约四个机制。有了这样的机制,争第一就不再是虚的,而是将目标逐步、逐级地细化、量化,把每年要达到的目标层层分解到每个科室,落实到每个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