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凉山热土——凉山州爱国拥军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12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凉山热土
  ——凉山州爱国拥军纪事
  杨奇松 梁小琴
  在四川省西南部的大小凉山,地方党政领导为国防建设尽心尽责,倾注着满腔热血;各族群众厚爱军队和子弟兵,处处再现当年鱼水深情……
  州领导的“一把手工程”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对国防建设情有独钟的首数那些地方党政领导们。
  1998年,现届领导班子上任的第一天,州委书记骆玉祥、州长张作哈就走进军营,征求意见,并明确提出把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尽好职责列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的“一把手工程”。骆玉祥书记、张作哈州长还分别以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的身份,责成州委组织部、军分区政治部联合行文,对兼任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的县(市)委书记和兼任武委会主任的县、市长实行年度述职制度,确保“一把手工程”落到实处。
  会理县提出“要把发展经济与支持国防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制定了20多项支持国防建设的特殊政策,使驻县部队官兵享有十分优厚的战备、训练、生活环境。在这里,部队官兵感受最深的是“地方经济发展快,部队建设的发展也快”。西昌市财政每年都挤出近百万元为部队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实施“一把手工程”以来,凉山州各级党政领导为国防建设办实事2640多件。
  把口号落实在行动上
  转业退伍军人安置难、部队随军家属就业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经费保障难,是各地在双拥工作中碰到的普遍难题。然而这些难题没有难倒凉山州的各级党委、政府。
  每年在布置军队转业干部任务时,州委、政府都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安置措施,还特别规定:任何单位都不得以各种理由拒绝接收军转干部、退伍军人,并且在工作中狠抓落实。近3年来,全州先后接收军转干部230多名,100%地安排到了党政机关,100%的正营职以上干部安排了实职,100%的正团职干部进入了县(市)和州级部局级领导班子。从1998年初开始,凉山州委、政府就一直在寻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的路子,并制定了《关于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办法》。近3年来,全州先后安排了270多名随军家属就业。西昌市创办的“军嫂服务一条街”,得到了军内外的好评。
  光荣传统永相传
  几十年前,红军长征途经凉山时,曾留下了许多传奇而动人的故事。刘伯承和小叶丹“彝海结盟”的佳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何让当年爱国拥军的传统在这片土地上延续?这是凉山州的领导们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他们深深感到,要把当年的光荣传统延续下去,并发扬光大,必须以“大国防”的观念来审视历史,营造浓厚的国防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国防建设,才能产生强劲的生命力。
  于是,《凉山州国防教育三年规划》出台了,国防教育机构从州到县(市)直至乡(镇)、街道、企业、学校普遍建立和完善了;有6万人参加的国防教育知识竞赛和对近万名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的国防知识考核隆重举行。
  如今,群众性的爱国拥军热潮已在凉山兴起。参军光荣,军属光荣,尊重军队,服务军人蔚然成风。“军人有困难,请拨打886”,一条为现役军人服务的热线从大小凉山通往全军,至今已为1400多名官兵提供各种服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