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农村税费改革,不仅有效地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且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基层政权职能的转变——税费改革看安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12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农村税费改革,不仅有效地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且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基层政权职能的转变——
  税费改革看安徽
  本报记者 王慧敏 高云才
  凤阳:“多亏了税费改革,这个年过得真舒心!”
  春雪化得快,初一、初二还是雪花飞舞,大年初五,遍地雪盖已了无影踪。踏着泥泞,记者来到大包干的发祥地——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二十几年前,就是这个小小村落的21位农民,冒着杀头坐牢的危险悄悄签订了土地联产承包协议,由此带来了一场席卷中华大地的伟大变革。
  和煦的阳光照着村委会主任严宏昌的小院,大门上那副对联十分抢眼:“税费改革负担轻,发展经济劲头增。”
  说起税费改革,这位当年“大包干”的带头人连声说:“这项政策顺民心,合民意。”老严掰着指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1999年,全村人均负担近200元,去年呢,人均税费一下子减到78.4元。差不多少了2/3。负担一轻,腰杆子也直了。
  咱小岗村是大包干的受益者,国家政策,咱绝对拥护。改革开放以来,小岗人从没欠过国家一分钱粮。不过,说实在的,日子要再像前几年那样过下去,没准还真有人交不起“提留”了。你看,咱力没少出,粮食也没少收,收入就是不见增长。“减负减负”,上级年年强调,可负担愣是像水缸里的葫芦瓢,摁一摁就下去,手一松又上来……手里没钱,这年呀,也就越过越淡。有的娃子刚过完初一,就背着铺盖卷外出打工了;有的娃子春节也不见回来!
  多亏了税费改革,今年这个年过得真舒心!从阴历二十七开始,村里耍狮子舞龙灯,连着闹了好几天。好几年没这样痛痛快快过年了,大家好像又回到了大包干的初年。
  负担一轻,手里自然有了活钱,发展生产也就有了后劲。这些天,大伙儿琢磨最多的是,怎样乘着税费改革的东风,尽快发家致富。
  怀远:“第一上访大县”成了“零上访县”
  胡元月,家住怀远县淝河乡胡家村。老胡看上去很平常,在当地却十分有名。他曾是淝河乡上访“四大金刚”之一。
  县委宣传部干事王子军带着我们来到他家新落成的小院。老胡和几个老哥们聊得正欢。
  王干事笑着说:“老胡,前几年你可把县乡领导折腾苦了,提起你这个上访专业户,大家都头疼。”
  老胡搔了搔头,有些不好意思:“过去,干部一进门,就是要钱要钱要钱!今天这种提留,明天那种统筹,都把我们‘提统’糊涂了。心里糊涂,就要想法讨个明白。”
  王子军道:“说说看,现在你为什么安生了呢?”
  老胡从兜中掏出一张卡,朝我们一晃:“去年实行税费改革,按亩纳税,每亩交多少,全家共交多少,这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心里清楚了,谁还去上访?”
  怀远县财政局局长陈长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原先,怀远是全省第一上访大县。因为农民负担过重,全县29个乡镇中有25个乡镇集体上访过。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减轻了,交多少心中清清楚楚,去年,全县农民上访次数为零。”
  小蚌埠镇:过去,干部挨家串户催“提留”;现在,农民自觉排队交税收
  在蚌埠市小蚌埠镇,一位干部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天深夜他下乡回来,乘坐的吉普车突然抛锚。看附近一户农家亮着灯,便走过去请求帮忙。谁知一敲门,屋里立马熄了灯。再怎么敲也无人应。这户农民第二天给邻居讲:“你们知道吗?昨晚有人来收‘提留’。亏得我没应声!”
  小蚌埠镇党委书记黄希武说:“过去,农民交费缺乏刚性约束,一些干部在‘三提五统’外层层加码,群众意见很大,交费的积极性也低。干部一年四季挨家串户催‘提留’。现在税费规范了,群众心里有了底,自觉排队交税,去年全镇税款只用20天就收齐了。”
  在蚌埠郊区吴小街乡,记者随意走进路边的一户农家,主人是一位姓王的妇女,她告诉记者:“吃粮纳税,天经地义。原先,我们对交费有意见,是因为许多不该我们交的也让我们交。现在,费改税了,谁想让俺们多交都没门儿。去年交税的头天晚上,俺就告诉当家的,明天一大早就把税全交了。”
  小蚌埠镇镇长李广荣说:“税费改革后,干群关系明显融洽了,各项工作也比以往好做得多。干部从催粮要款中解脱出来,可以用更多的精力帮助农民发展经济。”
  铜陵:干部有了紧迫感
  铜陵市市委书记李和中告诉记者:“税费改革,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也有利于机构消肿。”他说,去年税费改革,全市农民减负1100万元,农民负担减幅达到37%,而一般乡镇财政也要减收40万—50万元。这就要求乡镇精简机构、减员分流。去年以来,铜陵通过乡镇合并,村村合并,减少了近百名“富余”人员。
  市财政局局长陈锦满说:“税费改革,改出了激励机制,改出了活力。干部懂得有为才可能有位,再搞花里胡哨的,你就得靠边站。”铜陵县的西湖镇,过去经济比较薄弱。去年,镇里的干部通过增加集体经济来增强财力,仅联复村一个鱼湖,就收入5万元。
  在铜陵县新桥镇明月村,村民张家安告诉记者:“过去,镇上的干部谱可大了,一年到头,很少看到他们的身影。有的干部在位几年,群众还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税费改革后,干部的屁股坐不住了,你瞧,现在三天两头往下跑,原先没人过问的事儿,现在也有人过问了。”
  税费改革,路还很长
  为了采访税费改革,去冬以来,记者三下安徽,深深感受到,作为全国第一个农村税费改革试点省,正在悄悄发生变化。上面提到的,仅仅是变化的几个侧面。如果要全面了解税费改革带来的变化,以下数据也许能说明问题:去年,全省农民负担37.61亿元,比上一年减少11.64亿元,减幅达23.6%。
  尽管税费改革的成就是巨大的,但作为新生事物,它还有许多方面亟待完善。安庆市一位负责同志说,以土地为计税依据,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譬如,这些年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增多,与土地有依附关系的农民逐年减少,地少的农民经济条件较好,承担的税费却较轻;地多的农民经济条件较差,承担的税费反而较重。
  再如,核定产量以5年的平均值为标准计征,碰上灾年怎么办?计税价格,按照国家保护价计征,而实际市场上,粮食往往卖不到这样的价位……
  还有,税费改革后,社会公益事业靠“一事一议”来解决,每件事的人均限额不能超过15元。那么,会不会有人把“一事一议”变成“多事多议”,从而把一个“15元”变成多个“15元”?
  …………
  确实,税费改革中,还有些问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解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