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难题正在破解——三峡库区移民采访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12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难题正在破解
  ——三峡库区移民采访记
  本报记者 张毅
  移民工作,对世界各国而言,都是一道很大的难题。
  世纪之交,随着三峡工程的顺利进展,三峡库区移民到了关键时期,这项工作的成败得失,将直接关系到三峡工程能否如期蓄水、发电和通航。2000年岁末,记者从重庆顺流而下,沿江采访了三峡库区移民的进展情况。
  新的生活充满希望
  当我们来到宜昌市猇亭区磨盘居委会时,乡亲们正忙着杀年猪。东家帮西家,西家帮东家,男人出力,女人打杂。热气腾腾的场面,一下子使人感到春节临近了。
  袁前明热情地招呼记者到家里坐下。这是一座简易的预制结构的二层小楼,和煦的阳光照在地面上,整个屋子都暖融融的。女主人沏了茶,又端上来黄澄澄的柑橘说,“自家园子里摘的,尝尝鲜!”
  袁前明原来是秭归县香溪镇望江村人,1996年8月28日,他响应政府的号召,第一批自告奋勇迁到了磨盘居委会。望江村1000多人整体外迁,其中搬到磨盘居委会的有60多人。袁前明家四口人,分得了4亩园地、5亩山林。袁前明夫妇说,当地政府对他们蛮关心的,不仅教他们搞养殖,还帮每户都安排一个劳力在港口或预制厂里打工。一晃四年了,袁前明他们生活稳定了下来,可算计着搬迁付出的代价,多少有些失落。袁前明原来的村子在江边,他买了条船搞运输,一年有一两万元的收入,再加上种植秭归脐橙也有一笔进项。现在这些财路都没了。
  的确,这么多移民,尤其对占移民中大多数的农民而言,他们深居内地,一直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家底子薄,又受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到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发展生产经营,还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政府在资金、政策、技术方面都采取了积极的扶持手段。
  在万州区五桥移民开发区,记者采访了华科园林天星花卉生产观光园区。说这是个观光区,倒不如说是“示范区”更准确。退伍军人林科玉在政府的帮助下,投资62万元,租了天星村一社80亩地,请华西农业大学、上海农科院的专家作参谋,引进新品种,发展花卉育苗、蔬菜栽培,带动了周围几个村子的种植业调整。
  三峡沿岸,那些古朴的城镇和村寨,历经时间的冲刷,已经成为三峡景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马上替代它们的将是一座座崭新的楼房、街道、公路和桥梁。故土难离,人们告别祖祖辈辈生息的地方,难免有几分哀伤。然而,在新的家园里,他们的生活设施、生产条件、产业水平都有很大改善和提高,迎接他们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生机勃勃的新起点。
  新的观念带来机遇
  面对这么大的三峡工程、如此浩荡的百万移民,许多地方都想抓住机会。但与过去不同的是,三峡工程是市场经济的搞法,计划经济的那一套显然跟不上趟。其实,中央早就给了政策:对口支援。几千亿元的资金都集中在三峡,形成了一个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经济增长极,国内外商家对来三峡投资的心理预期看涨。抓紧机遇引进联合,正逢其时。
  站得高,看得远。转换思路之后,全县引进各类项目223个,引进资金12.8亿元。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1个。杭州娃哈哈、北京汇源、温州均瑶、青岛海尔、泰国正大集团、法国迪奥公司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宜昌县。宜昌市副市长张为民说,这些企业不仅给内地带来了资金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帮内地培养了大批骨干人才,塑造了员工的敬业精神。
  上游的重庆也取得了成功。
  站在新拓展的厂区里,娃哈哈涪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平治流露出了内心的喜悦。他所领导的是三峡库区最大的对口支援企业。
  1994年12月,娃哈哈集团与涪陵区政府各出资4000万元,对位于淹没线以下的涪陵糖果厂、酒厂、罐头厂三家特困企业迁建改造,成立了娃哈哈涪陵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获得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1995年至今,共完成工业产值12.1亿元,创利税2.25亿元。工人在原来企业每月只能领到50元的补助,现在平均年薪达到14000元。既然是“对口支援”,企业除了寻求利润以外,还担当着“光荣的政治任务”,张总介绍,按娃哈哈现有的运营规模,只需员工500人,而现在企业解决了就业职工1200人。娃哈哈在涪陵取得成功之后,在湖北宜昌又红红火火地开辟了另一家分厂。
  让我们记住
  对库区道义上的援助也源源不断。采访途中,记者见到不少学校、医院、邮局,都是经济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地方无偿资建的。当地同志提起这些,总是如数家珍,心存感激。湖北巴东提供给记者的材料中,特意加了一份长长的“礼单”:
  截至1999年底,北京市支援巴东到位资金及物资折款共计3280.6万元,资助1015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接受巴东劳务1215名;
  北京市公安局5万名干警捐款500万元,支援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建设;
  北京市计委多方筹资150万元,帮助巴东计委完成搬迁任务;
  北京市丰台区卫生局捐资10万元,捐赠价值11万元的医疗设备6件,帮助巴东改善医疗条件……
  在三峡库区,这样的“礼单”很多很多。库区人民对祖国建设作出的牺牲将载入史册,全国各地支援三峡的深情厚谊,一笔一笔,库区人们铭记在心。
  到2000年9月底,三峡库区累计搬迁安置移民26.34万人,累计建设各类房屋1483.95万平方米,迁建工矿企业578户,复建公路726.63公里。
  “156M”!“175M”!库区蓄水的淹没线朱红醒目;峡江地区各码头悬挂的移民倒计时牌上的日期,一天天临近。三峡移民工作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难题正在破解。在万州,记者遇到了正在库区考察的国务院三峡建委移民局局长漆林,他对记者说,全国人民都为三峡工程作出了贡献!(附图片)
  下图为搬迁后的秭归新县城一角。 张 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