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电源结构调整:发掘增长潜力 实现产业升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12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电源结构调整:
  发掘增长潜力 实现产业升级
  中国电力工业近年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装机容量、发电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位,进入了世界电力生产和消费大国行列。但量的增长不等于质的提高。尽管“九五”期间通过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发展,但目前电力生产相当一部分仍以高投入、高能耗、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满足用电需求,远没有实现经济规模的增长,即所谓“经济规模不经济”。
  仅就电源方面而言,即存在着诸多结构性矛盾:一是大中小发电机组结构的矛盾,小机组数量比重过大。二是电源构成及分布等结构性问题突出。相对火电而言,水电装机比重较小。火电比重大的电网,调峰能力明显不足;水电比重大的电网,由于径流式水电站多,丰枯季节出力相差悬殊;火电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洁净煤燃烧技术起步较晚。三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电力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发展水电:
  资源战略的重要策略
  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水能资源的装机容量为3.78亿千瓦,年发电量19200亿千瓦时。其中西部10省水电资源可开发量占全国的72%。我国的水电建设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目前水电装机容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建设技术也达世界水平,已建和在建的百万千瓦级以上的大电站就有20座。但目前中国水电的开发程度、人均占有的水电装机容量等与世界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水电开发近两年取得新进展。1997年成立的国家电力公司,作为国务院授权的投资主体及资产经营主体,积极控股参股参与水电建设。国电本部直接投资中西部调蓄性能好的“六大一小”工程,即龙滩、小湾、公伯峡、三板溪、洪家渡、瀑布沟和杂谷脑河流域;并推动建立了新一轮有母体电站的水电滚动开发机制,黄河上游、澜沧江、龙滩、三板溪等水电开发公司相继组建。
  关停小火电:
  以大代小走向良性循环
  小火电主要是指设计容量较小的纯凝汽式汽轮机组,这种机组热损失大,热效率低,煤耗高,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和运力浪费,且“三废”治理设施较简易,难以达到排放标准,严重污染环境。小火电规模效益差,加上地方利益保护,其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一般较高,不仅加重了用户和电网经营企业的负担,而且加剧了电价的混乱局面。目前无论是装机容量还是发电量,小火电机组都接近全国近1/6的规模。
  尽管小火电机组1995年起即被国家明令限制,但许多省份高成本、高污染的小火电厂仍不断上马,“九五”期间全国每年约新建300万千瓦的小火电机组。令不行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项目多由地方计划部门自行审批,并自行确定上网电价。
  与地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电力公司。其小火电容量占全国应关停小火电总容量1/3以上,到2000年底,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共关停小火电机组达779万千瓦,占全国已关停总量(574.5万千瓦)的81.2%。
  国家电力公司计划“十五”期间进一步加大电源结构调整力度:实现5万千瓦及以下纯凝汽式火电机组的关停,实施“以大代小”改造项目494万千瓦,使20万千瓦及以上大机组的比重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5—10个百分点。
  利用新能源:
  创造充满希望的未来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核电已成为主要工业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1年至今,我国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相继投产,现在核电已占我国发电量的1.49%。浙江秦山二期和三期、广东岭澳、江苏田湾等核电站正在建设中。
  中国可利用的风能总量大约有2.53亿千瓦。中国沿岸和海岛附近可开发潮汐能资源理论装机容量2179万千瓦,其中90%分布在常规能源匮乏的东南沿海。中国已查明的可供高温发电的地热资源约在580万千瓦以上。西藏自治区有得天独厚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