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赵明和舞剧《闪闪的红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13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人物春秋

  赵明和舞剧《闪闪的红星》
  赵国政
  有人戏称,2000年是赵明年。
  这一年他做了两部舞剧:《闪闪的红星》及中国版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修改了曾获全军一等奖的《士兵的旋律》。《胡桃夹子》是实验性的,正在中央芭蕾舞团边演边精磨细改;《闪闪的红星》及《士兵的旋律》则在“荷花奖”舞剧大赛中双双摘取桂冠,赵明独获此次大赛中唯一一个最佳编导奖。此外他还搞了些小型舞蹈,其中《墨舞》将军艺学生李文送上了“桃李杯”金奖奖台;辅导的《三棒鼓》、《田间风景线》分获全国“群星奖”一、二等奖。这使他继《走跑跳》之后又掀起一股赵明旋风。来自四面八方的邀请函让他躲不胜躲,藏不胜藏,因为不管外部世界怎么热,一向冷眼面对自己的赵明生怕接活多,制作滥,毁了名声;更怕好话听多了弄得自己不知自己是谁,失去应有的清醒。
  在同时着手的几部作品中最有难度的要算《闪闪的红星》了。不过赵明还有他另一方面的特点,在创作道路上越具挑战性和风险性,越能诱发他非试不可的欲望。潘冬子是剧情和人物的核心,重新塑造这一形象是成败的关键。潘冬子尽管生长在血火交织、阶级矛盾和武装斗争异常尖锐的年代,是革命的后生,但毕竟是个孩子。是孩子就天真,任性,在父母面前撒娇,就无忧无虑。这在第一场中表现得十分清楚。即使风云突变,红军大转移,在他眼里也是模模糊糊,朦朦胧胧,完全不知道以后会是怎样。只有历经和父亲的生离,和母亲的死别,孤苦无助,加上胡汉三为首的还乡团所作所为,他才悟出生命之路只有一条——斗争。这一心路历程是真实的,是能让任何时代的人都感同身受的,而不是生下来就是个革命灵童,也不是先知先觉的小英雄。它能让历史和今人沟通,让老题材焕发新生命,从而赢得当代观众的悲悯之心,对革命岁月的珍爱之情。
  与此一脉相承的是,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描绘了潘冬子在家里与父母围着一张方桌,享受着不尽的父爱母爱。后来父亲随红军转移、母亲为救乡亲父老在烈火中牺牲,茫然无助的他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作者借助梦境对这种骨肉情怀,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抒写。这种不惜笔墨、一层更比一层深入的描写,给作品注入了浓重的人性因素。而人性又是人类最为普遍的情感基础。爱与仇交织出来的力量终于使潘冬子走向革命。
  舞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舞蹈。赵明所受到的舞蹈教育和舞蹈实践,都是最专业最全面的一个。他集编导、演员、教员于一身,不仅精通民族民间舞也熟悉芭蕾。中西合流,多学科荟萃,使他编起舞来左右逢源,一路畅通,不生不涩,了无烟痕。像红军撤退时的大群舞,冬子和父母的双人舞、三人舞,冬子和胡汉三以弱斗强、捉迷藏似的情节舞,以及“小小竹排江中游”大型抒情舞蹈等等,无不丝丝入扣,酣畅自然。另外,潘冬子饰演者黄豆豆的表演技艺,音乐的戏剧性、交响性、舞蹈性的有机融合,舞美设计与时空转换采取的“淡入淡出”的手法,都为舞剧蒙上了一层孩子眼中的迷幻色彩,这些也是作品赢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