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人命重于专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7-06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人命重于专利
李新烽
  人命与专利,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话题,把二者扯在一起,源于南非的一宗官司。
  这宗官司与艾滋病密切相关。1997年,南非制订了《药品及相关产品管理法》修正案,授权政府采取非常手段获得廉价药品,使贫穷病人,特别是艾滋病患者能够买得起药。其一是允许进口外国生产的、没有专利许可证的廉价药品;其二是在未获专利许可证的情况下,允许生产拥有专利的廉价药品。一句话,南非可以无视国内外专利权,生产或进口自己急需的药品,从而大大降低药品价格。
  这一凌驾于专利法之上的法律,立即受到药品制造商群起围攻。在南非的39家国内外制药企业携手将政府告上法庭。他们认为,医学研究费时费力费钱,开发新产品和宣传新产品需要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医学知识产权和医药专利不能受到侵犯。况且此例一开,后患无穷,广大贫穷国家纷纷效仿,制药企业的利益从何而来?
  谁也未料到,这场“人命与专利”官司一打便是3年。今年3月,比勒陀利亚高等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原告因内部意见分歧而要求休庭;4月再次开庭时,作为原告的跨国制药企业却撤销诉讼。结果南非政府赢得了这场“道德官司”。
  跨国制药企业开始理直气壮、气势凶猛,最后为何又主动让步呢?是良心发现,还是不得已而为之?回答这一问题,需要首先认识一下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自20年前的6月5日在美国洛杉矶被发现以来,这种“怪病”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使5800万人受到感染,其中2200多万人丧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日前强调指出,艾滋病使全世界400万儿童活不过15周岁,而在艾滋病的死亡人数中,4/5正处于20至50岁的人生之黄金年代。
  在非洲,艾滋病更是猖狂肆虐。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统计,艾滋病已夺去了约1500万非洲人的生命,另有2500多万非洲人携带艾滋病毒;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kk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艾滋病感染者竟占全球总数的70%以上;该地区1200万儿童因艾滋病而成为孤儿。在南非,每月有5000名婴儿携带艾滋病毒出生,如果缺乏治疗将活不到10岁;全国约有30万15岁以下孩子的父母成为艾滋病的牺牲者。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认为,世界上中低收入国家预防和治疗艾滋病每年要花费70亿至100亿美元,而目前它们因财力所限仅投入了20亿美元;另一方面,艾滋病严重危害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再以南非为例,到2010年,艾滋病对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200亿美元。
  艾滋病猛于虎、烈于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铁的事实。在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前,在人命关天的紧急时刻,所谓“专利”,所谓“盈利”,其分量究竟有多重?药品制造商如果利欲熏心而变得心如铁石,如果闭目塞听而对事实置之不理,继续让其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则无异于见死不救。
  诚然,专利法是保护专利拥有者的利益的。那么,为什么要保护这些专利拥有者的利益呢?毫无疑问,是为了促进科学技术健康而有序地发展,进而推动人类社会健康而有序地前进。可是现在,人的生命正在受到艾滋病的严重威胁,如果为了“盈利”而死守所谓“专利”不放,则无异于本末倒置。
  正是因为“人命重于专利”,“穷人的命贵于药商的钱”,南非制订的法律“修正案”得到国内外的支持。每当法院开庭之际,无国界医生组织、艾滋病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积极声援南非政府;今年3月,不结盟运动卫生部长会议专门发表声明,代表100多个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支持南非政府制订的“修正案”。
  古人云:“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在道德力量和国内外舆论的双重压力下,跨国制药企业提出撤诉,主动让步。人们普遍认为,“对生命的重视可以逾越对专利的尊重”是该案得出的重要结论;“生存权高于专利权、高于一切”在该案中得到再次验证。这一“人命与专利”官司的影响与意义是深远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