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思史诗的和谐统一——电视专题片《光荣行》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7-06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纪念建党80周年

思史诗的和谐统一
——电视专题片《光荣行》观后
方城
  六集理论文献片——《光荣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深圳市委、中共南京市委联合摄制),浓缩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进程,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何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战斗力、凝聚力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一重大主题,给人以感染、以启迪、以震撼、以激励。
  《光荣行》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建构了有利于思、史、诗三者统一的框架。作者没有沿袭依历史线索按时序纵向结构的套路,而首先选取几个理论亮点作为支撑,按逻辑线索建构起一个横向框架。在这个框架之中,又选取若干历史亮点围绕一个理论问题纵向展开,构成几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纵向小框架。在这种纵横交织之中,作者始终将理论亮点和历史亮点扭结在一条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主线之上,使整部作品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为理论阐述、史事铺叙和情感抒发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于是,在这个框架之中,诗与史交相辉映,思与诗交响共鸣,整部作品在波澜起伏的涌动涌进之中,爆发出强烈的震撼力和巨大的冲击力。片名“光荣行”中的一个“行”字,不但为全片内容的点睛之笔,也传神地描绘出这种动态结构的生动风貌。
  同时,他们始终抓住了“人”这个思、史、诗三者统一的焦点。思是人的思想,史是人的活动,诗是人的情感,三者聚焦于一个“人”之上;抓住了“人”,三者就自然而然地统一起来。
  在《光荣行》中,中国共产党已成为人格化的艺术形象。人们从《旗帜飘扬》里看到了她的思想发展,从《人民领袖》中看到了她的大脑中枢,从《凝聚力量》里看到了她的人际交往,从《为了人民》、《反腐倡廉》和《大展宏图》中看到了她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的崇高风范。作者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作为贯串全片的主要人物,在每一集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多侧面描述的基础上,又在《人民领袖》中对其卓越功勋和人格魅力进行浓墨重彩地集中展示,成功地塑造了三位领袖的光辉形象。这是本片成功的关键之处。
  作者在集中笔墨描绘主要人物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对其他人物的刻画。这种刻画往往只是寥寥几笔,却因抓住了人物的特点,仍给人以深刻印象。这是本片能引起观众共鸣的重要原因。
  为了使这部以论带史的理论文献片具有艺术感染力,作品一是将理论转化为思想。当理论以思想的形态表述的时候,便不再是纯逻辑的推演,而成为饱蘸情感的心理描写,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自然由此而生。二是将理论转化为过程。理论化为其发展的过程,便成了动态的历史,便有了故事,有了情节,有了细节,抽象的论述便成了形象的表现。《旗帜飘扬》正是采用这种方法,将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阐述转化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两大理论成果的过程描叙,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三是充分展现理论本身的审美内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本身就蕴涵着一种哲理美、崇高美。作者在创作中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充分发现了这种理论经天纬地的博大、穷古通今的深邃,因而在满足人们理论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期待。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