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实惠的商品买不到,高级的产品卖不掉。违心买了,物不能尽其用;费心卖了,也只是一时之功。消费者和厂家为何就不能“心心相映”呢? 呼唤物尽其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23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消费视窗

  实惠的商品买不到,高级的产品卖不掉。违心买了,物不能尽其用;费心卖了,也只是一时之功。消费者和厂家为何就不能“心心相映”呢?
呼唤物尽其用
  何 聪
  日前,家住北京望京小区的刘女士在西单买了一部WAP手机,记者问她会不会使用手机上网,以图物尽其用时。她自嘲说,是受朋友的撺掇才来“赶时髦”的。“我原本就没打算用它上网,屏幕这么小,速度慢、内容少,收费还挺高!”刘女士还担心,“现在Wap手机的相关业务还没怎么展开,等过几年网络服务普及了吧,又怕这种手机过时了,那可就有点冤。”
  想“赶时髦”又担心被“冤枉”,这样的消费的确不痛快;而Wap手机的开发商恐怕也正暗自神伤:花大价钱研究生产和宣传,但目前移动通信用户中,却只有极少人申请了Wap业务。业内人士认为:造成商界的这种尴尬,主要是因为配套条件跟不上,即便有人买了,也是因为消费心理不成熟。不能物尽其用,这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看似需求疲软
实是产品疲软
  在北京亿腾电器城,一位营业员告诉记者,功能简单、使用方便的商品最好卖。比如康佳彩电的福临门系列,有防潮的、信号接受高灵敏度的、宽电压的,功能虽然少,但操作简单,农民们都愿意买,是这里的抢手货。
  康佳此举实在明智。记者在市场调查中却发现,大部分厂家虽然走出了为生产而生产的怪圈,渐渐懂得了以需定产的道理,却有喜欢追求“高级”,把重点放在高收入阶层的倾向,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中低收入阶层这个最大消费群体的需求。现在科学技术大踏步发展,产品功能越来越多,这是个潮流。但功能多,价钱也上去了,老百姓要么买不起,要么咬咬牙买回家,却发现有些功能根本用不上也不会使用,而他们真正需要的商品以及功能却反倒被忽视了。而且,这种忽视需求的现象还很普遍,有关抽样调查显示,有30%的消费者因为没有合适商品可买而持币观望。要说老百姓不愿花钱、不想改善生活,实在冤枉。其实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产品“疲软”造成的,商场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可有多少人总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呢?
  鼓励消费
反对浪费
  家住中关村的陈小姐正在购买一台25英寸纯屏彩电,她说:“我主要是看款式和价格,对一些新功能,也不愿费心思去琢磨,不过随时间推移,也可能慢慢熟悉起来再去用。有许多功能确实用不上。”
  据记者观察,人们总愿意关注、购买高级商品。一位女士向记者说起两年前奔腾Ⅲ电脑刚出来的时候,她就买了一台“高配置”的,“其实只是打打字,别的功能一直都没用上,包括上网”。她不好意思地说起买“高级”的原因:“虚荣心呗,同学都有了,孩子也吵着要。”
  一位商场经理对记者说,“一些厂商摸透了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在生产和宣传上有意进行误导。实际上如果能改进款式,提高功能的实用性,就肯定会对更多的人尤其是农村和城市下岗人员、工薪阶层等中低收入者有吸引力,厂家‘向下看’也许比‘向上看’的收获还大哪!谁都愿意图实惠方便,更何况,量入为出、勤俭持家是我们的老传统嘛!”
  作为消费者,不该盲目追求高级,追赶潮流,但也不必滞后消费,限制消费升级。正确的消费选择应与家庭收入、生活水平以及市场变化相适应,优化消费结构,以达到消费效益最大化。
  作为生产者,加快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是对的,但更应重视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尤其要区别对待低、中、高不同收入阶层,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合理定位市场,提高供给的有效性。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扬圣明教授认为,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缺乏对市场的预测和细分,缺乏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盲目生产、盲目上马,与我国现今的行业中介组织还不完善有很大关系。由于中介组织在信息服务、市场咨询等方面没有给厂商提供实用的服务,而厂商自己从市场中得到的反馈较片面,甚至是不成熟的消费观念折射出来的不正常的消费需求,于是产销不对路,物不尽其用的现象就不可避免。因此,要想使整个社会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还必须大力提高中介组织的服务质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