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在巴黎逛书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2-23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世界见面

  在巴黎逛书市
陈逸博
巴黎,作为艺术之都,早已名扬天下。然而它更是一座文化之都,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留下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伟大篇章。此次巴黎之行,除游览名胜古迹之外,就是想亲身感受一下这里的文化氛围。而塞纳河畔的旧书市,可以算是书香气最浓的“古迹”了。
  其实,说它是“古迹”一点也不过分。因为据了解,它的发展史可追溯到四五百年前。早在15世纪末,一些小商贩就在巴黎王宫前的小广场边,廉价出售旧书和古诗画。到拿破仑三世时,政府批准的旧书商已有100多家。当时,他们大多集中在市中心的塞纳河边,大小摊档参差不齐。后来通过立法,规定了每个经营者使用统一规格的书箱,而且必须是绿色的。自此,这些推车挑担、早来晚走的人们,算是有了一个固定的经营场所。在形成了一定规模之后,还自发组织起了公会,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如:每周营业不得少于4天;不得出售淫秽画片;不准经销新版图书;买卖双方发生争执,由旧书公司的专家来裁决……一旦违反规定,将受到警告或罚款,对屡教不改者,将吊销其营业执照。
  虽然一到巴黎,几位朋友都已经把它大致的情况向我做了介绍,但当真正来到塞纳河畔,面对着绵延数里、熙熙攘攘的“绿色通道”,还是感到无比惊喜。摩肩接踵的人们,有的走马观花,有的驻足翻阅,还有的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缺货”,正跟老板讨价还价。看过几个摊之后我发现,他们每个人经营的书刊,相对都有自己的侧重点。此外,他们还出售一些手稿、版画和玲珑剔透的小工艺品。在一个老妇摆的摊上,有好几本书都用透明塑料纸包得严严实实。我问朋友为什么,他告诉我说,政府规定对价值比较高的珍本要妥善保护,以免被污染、损坏。由此可见巴黎人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
  当我终于发现了一本向往已久的绝版书时,高兴的心情却又不敢流露在脸上,生怕会被狠狠地“宰”上一刀。正犹豫不决时,摊主却微笑着开了腔:“书是为知音写的,喜欢就买下吧!我替你保管了5年多,只收你10法郎,不算多吧?”
  “10法郎”,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二话不说付了款,转身匆匆离去,生怕他反悔。朋友追上来宽慰道:“放心吧,在这里经营古旧书籍的人,本身都是爱书的人,做买卖也只求闲散度日,并不求发家致富。”
  有趣的是,我听说在1953年,这里的人自发地设立了“旧书摊奖金”,用来奖励那些“在可能被捣成纸浆之前,偶然落进旧书箱里的优秀作品”。奖金额为1法郎。
  拉丁区是著名的大学城,也是书店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吉贝尔是全市最大的综合性书店,位于卢森堡公园和塞纳河之间,占地不过200多平方米,上下也不过三层。另外,还有一大一小两个书库。但它空间利用率却相当高。一排排高大的书架,分门别类地摆放着五颜六色的图书。顺手翻了几本,发现新书的价格普遍比较高。一本一百五六十页的词典,要50多法郎。“赚小孩子的钱”恐怕是全世界商人的共识。在这里,“小人书”一般都是十六开本,有的更大。一本名叫《丁丁历险记》的童话书,全套共22册,每册62页,售价为54法郎。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书都那么贵。按照当地法律规定,再版50年前的著作,不必交版税。所以这里的人们把像凡尔纳的《神秘岛》、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司汤达的《红与黑》等等名著,全都制成了袖珍本,既便于随身携带,价格又很便宜,一本只需十数法郎。
  离索蓬大学不远处还有一家在法国乃至欧洲影响很大的中文书店。这里不仅《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名著一应俱全,就连《庄子》、《史记》一批学术性较强的读物,也在这里占据了一席之地。另外,现代的及港台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据店里的伙计介绍说,他们经销的中文图书有4万多种。顺手从架子上取下两本书仔细一看,原来是法文版的《山海经》和《甲骨文字典》。这对于那些研究中国历史的巴黎学者们,是多么珍贵的资料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