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踏踏实实办企业 ——与依棉总经理汪利娟话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03
第5版(专版)
专栏:

  踏踏实实办企业
——与依棉总经理汪利娟话改革
32岁,汪利娟就走上万人大厂“一把手”的岗位。此后,纺织行业跌荡起伏,国企改革风云际会,像是有意刁难这位年轻的老总。人们发现汪利娟回应的答卷却很出色。在一次非正式采访中,记者说出了疑问,回答如下。
记者:在市场上带领万名职工左突右冲,为困难的纺织老企业寻找生机,还要排除世俗的偏见,面对微薄的待遇,当这样的老总不仅很辛苦,是不是还要有献身精神?
汪利娟:作为一名女同志,三十出头就当上大型企业的“一把手”,在一些人眼里我是幸运的,可我心里的压力和苦处却很少有人体会得到。我刚一上任,纺织行业就从辉煌的顶峰滑落到谷底,成为国企困难最重、亏损最大的行业,压力之下,如何保证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生存下来、壮大起来?一次职代会上,我敞开心扉说,我和普通人一样,是母亲的女儿、丈夫的妻子、孩子的妈妈,有自己的家庭和感情,同时,我也是企业的厂长。这条载着万名职工命运的大船由我掌舵,为了使这条船驶出险滩,我可以舍弃家庭和儿女情长。摆在我面前的路有许多条,惟有留在企业这条路最难走,但我选择了它。为什么?因为我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走到今天这一步,是依棉广大职工教育和培养了我,如果这个企业垮在我手里,我没法交待!
记者:依棉这几年连连走出几步妙着,作为年轻的决策者,您依靠什么来避免决策失误?
汪利娟:从纺织学院毕业后我就一直在依棉,先后担任过车间技术员、副主任、技术处处长、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等职务,1996年担任了党政一把手。任职以后,我抓住各种机会外出考察国内外市场、国有和民营企业,借鉴经验、汲取教训。学习是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多忙、多累,都坚持读书学习上网,晚间12时以前从来就没休息过。另外,利用星期天读工商管理硕士。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我的知识面越来越宽,使企业的超前决策效果越来越好。我们抓住低成本扩张的机遇,成功地兼并了安国纺织厂,收购了保定绒织厂。抓住中国即将加入WTO的机遇,与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合作,在北京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谁也不是天生的企业家,企业家都是在市场中干出来的,要干好,就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加油。
记者:改革是利益的调整,不可能在温情脉脉中推进。在保定的大企业中,按理说依棉改革的难度是最大的,为什么结果却是改革的步伐最快、改革过程基本无震荡?
汪利娟:我与班子成员多次讨论达成共识,只有改革才有活路。可是,改革要冒险。起初这方面考虑不足,惹出过一些麻烦。如我们将多年免费为职工家属供应的开水改为每壶收费2分钱。不料小小的改革引起了职工很大的议论。后来我提出医疗改革方案,消息一传开,几十名退休职工春节还没有过完就冲进办公室要跟我“理论”,一些人说话不堪入耳。国有老企业,设备、厂房老好办,难在观念上。设备厂房更新易,观念更新却不能一蹴而就。我开始意识到,搞改革光有热情不行,还要让职工共同参与才能成功。我们称为“无情改革,有情操作”。后来,许多职工不仅积极参与改革,而且还为改革献计献策,医疗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剥离辅业、压锭2万……这些难关都闯过来了。
记者:外部环境是不是也起到一定作用?
汪利娟:实际上,改革每到关键时候,上级党委政府都伸出温暖之手。我们租赁色织分厂时,原厂职工想不通,围攻谩骂总厂派出的领导,公开抵制进驻。市领导亲临现场讲明利害,做职工的思想工作。我们进行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一岗一薪制,冲撞了部分人的利益,个别职工煽动工人罢工,造成800多台织布机停产。我们果断处理了组织者,这些人上告下闹,市总工会、市委组织部、劳动局、纺织公司等部门公开表态,支持企业的改革措施,市委市政府领导也亲自来厂里给我们撑腰打气,真是雪中送炭,为企业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主观上讲,改革除了操作上的技巧,还需要有“敢死队”的精神,如果都在考虑为自己多留一条后路,那么国有企业就会少一条生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