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法治德治相辅相成——“两会”代表、委员谈“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07
第9版(两会特刊)
专栏:两会特稿

  法治德治相辅相成
——“两会”代表、委员谈“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
本报记者 周庆 温红彦 王比学 武卫政
  2001年3月,北京,新世纪的第一次“两会”,一个新的话题引人注目: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以德治国”,是今年1月10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的,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完善治国方略的一个创新,这一思想有如春风化雨,开启了“两会”代表、委员的思路。他们就此发表了很多发人深思的见解。
  民族振兴呼唤完善治国方略
  谈起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代表、委员们耳熟能详:改革开放20多年来,“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制定法律、修订法律成绩突出,普法教育效果显著,本届人大常委会更提出,任期内要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必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然而,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法制环境尚需进一步改善。特别是议论起近年来由于道德失范引起的恶性事件和违法犯罪现象,代表、委员们无不心生忧患,充满紧迫感。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主席陈广文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到位,国际国内政治斗争形势的复杂化,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使一些人经不起诱惑,放松了政治警觉。因此,“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必须紧密结合,抓好两个方面,同样迫在眉睫。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历代都有视“德治”为良策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袁贵仁说:“传统的‘德治’思想无疑打着封建社会的烙印,但其中也包含合理成分。我们说‘以德治国’是对古代‘德治’的批判继承。这一治国方略对维护良好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稳健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既有法律不可替代的作用,又是法制的坚实基础。”
  德,国之基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要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今年,江泽民同志将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提出“以德治国”,这是党史上的第一次,是时代的呼唤,是法制的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结晶,是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发挥典范的作用 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准
  代表、委员们指出,“以德治国”首先应该以德治党,以德治政,它是“以德治国”的关键,是正民风、达民意的前提。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家一级律师伍增荣认为:“以德治国”,要从加强党建入手,提高执政水平。制定的方针政策要得人心,使用的干部要德才兼备,“一旦错用了干部,后患无穷”。
  要使我们的政府永受人民拥戴,就要完善反腐倡廉各项制度,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海南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青林代表认为:当前要抓好邓小平理论的教育、“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参加革命为什么、做官应该干什么、身后应该留点什么”的问题。
  代表、委员们认为,提升民众道德水准,时代英雄是最有力的典范和精神动力。邱少云、王进喜、雷锋、焦裕禄、钱学森、徐洪刚、王廷江,一代代英模、人民的好干部、杰出的科学家,带动群众谱写了保家卫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壮丽篇章。“抗美援朝”、“石油会战”、“两弹一星”,已经化作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袁贵仁委员说:“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上,精神动力的有无和强弱,关乎民族的兴衰。”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就要从具有最广泛社会基础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入手,净化社会风气。比如“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道德前提。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长沙通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周兆达从事商业管理近30年,先后在5个企业担任过主要负责人,他深有感触:“以德治国”,就要使“诚实守信”这样的社会公德,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
  道德建设是分层次、分领域的。倡导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既要把握主旋律,又要允许多样性,关注群众日常生活;既要在实践中推行,又要重视理论研究;既要弘扬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部分,又要吸纳外来文化中的闪光成分,使道德建设可行、可亲、可信。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代表说:“道德建设要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努力创新,寻求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要注重针对性。有了针对性,德育才能发挥作用。德育的力量还来自德育工作者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热情和能力,否则便苍白无力。”
  法治德治并举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徒法不足以自行”。代表、委员们认为,法治强制人的外部行为,德治规范人的内心世界,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的稳定。如果德治不举,人心不稳,法治就会千疮百孔;而法治松弛,惩恶不力,德治也会破堤而溃。湖南省某基层法院经济庭庭长,年轻有为,业务很强。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经不起诱惑,贪污挪用诉讼费,最终走向犯罪。人大代表、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吴振汉说:“一个业务精通的法官,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可能办关系案、人情案,执法犯法。”
  代表、委员们希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应当把基本的、新型的道德要求,纳入法律规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陆学艺说: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变了,交往的内容复杂化、手段现代化,必然会出现一些无法用过去的道德规范约束的行为。这就要求理论研究和法制建设不断充实和发展。凡是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和先进文化的思想和行为,都符合社会主义方向,构成新道德和法制的基础。把遵纪守法作为社会主义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使传统美德和新型规范相互渗透,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使“依法治国”不断完善,使“以德治国”深入人心,为改革发展营造一个人心思进的良好社会环境,为“十五”计划宏伟蓝图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