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7-06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之二
本报评论员
  “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向全党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因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普遍真理。我们党80年的艰辛探索,80年的奋斗业绩充分证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主义,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为主动。不论在什么时候,不论面对怎样严峻的形势和任务,只要我们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去指导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我们就能找到正确的道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开创党的事业蓬勃发展的局面。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是指引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行动指南。
  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用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一种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即理论同实际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止一次吃过前一种态度的亏,那种错误的“坚持”,曾使我们党陷入严重的困境和艰难的险滩,甚至使我们的革命和建设走了弯路。我们党能够冲破艰难险阻,扬帆远航,能有今天的灿烂与辉煌,就在于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坚持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坚持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机与活力。历史经验证明,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辩证统一的,不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谈不上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谈不上坚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应历史进步的要求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时代变化了,社会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必然要丰富、要发展。今天,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刻变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与10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诞生时的情况已大不相同。中国的基本国情与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西方社会、与诞生列宁主义的俄国的情况也大不相同。现在的中国与50多年前、20多年前的中国也大不相同。我们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以及党员队伍的状况,也都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需要作出理论的概括,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呼唤着理论的创新。这些,都给我们提出了坚持党的基本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好地同实际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迫切要求,也为我们实现这一要求提供了广阔空间。肩负人民希望、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应该自觉地担当起这一时代重任。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牢固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对待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以“三个代表”为思想武器,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重视理论指导、富于理论创新的党。只要我们站在时代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特点,发扬创新精神,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对马克思主义做出新的历史性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