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委员长“献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09
第2版(要闻)
专栏:

  委员长“献策”
  本报记者 傅旭 何伟
  “河北省渴坏了!”
  3月7日上午,李鹏委员长来到出席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河北团参加讨论,王幼辉代表在发言中急切地呼吁。
  “让我先喝口水。”急于发言的王幼辉嗓子有些干,委员长会心地笑了,同时拿起笔,认真记了起来。
  “河北是全国最大、世界罕见的地下水开采漏斗区。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7,水资源短缺,导致一系列问题。许多建设项目难以选址,老企业难以发展,农民难以脱贫。武安市中寨村连续两年靠买水生活,麦田只能荒着。”王幼辉谈起水资源问题,忧虑万分,由于其一直关心“南水北调”工程,被称为“南水北调”代表。
  张和代表补充说,去年唐山农民人均只比上年增收8元钱,一个主要原因是缺水,遇上了罕见的旱灾。
  “白洋淀现在还有水吗?”李鹏关切地问。前年河北大旱,“华北明珠”白洋淀旱得底朝天。
  “有。但都是从水库注入的。”有代表回答。
  “我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委员长说,“这项工程已列入‘十五’计划,但等到工程见效还要好几年。远水解不了近渴,眼下怎么办?节水是一条出路。工业、农业、城市用水都要提倡节水,污水处理后还可再用,形成节水型社会。河北是否可以少种些水稻,多种些旱地作物,发展节水农业,这也是农业结构调整。我国北方几个省、区、市水资源短缺,特别是有些山区用水更困难。有的地方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节水、蓄水措施,此外,甘肃有的地区修了很多水窖蓄存雨水,解决了生活用水,有的还能解决种菜用水。大家要广开思路,多方节水、蓄水,不能只打开发地下水的算盘。”
  “总之,南水北调好,但是一时还靠不上,所以还要靠节水,蓄存天然雨水。我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大家同意吗?”委员长的话音未落,代表们的热烈掌声便响了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