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注重发展海洋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10
第6版(两会纵横)
专栏:

  注重发展海洋经济
  本报记者 王 政
  “没有强大的海洋科学事业,没有强大的海洋经济,中国就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强国。”朱镕基总理在报告中关于实施海洋战略的内容,让相建海代表的心情几天来一直难以平静。
  作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国家海洋“863”生物技术主题专家组组长、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海洋生物)首席科学家,与他的名字“建海”一样,相建海代表一直为建设海洋而做着不懈的努力。
  “我国海洋产业年收入4000亿元,约占整个GDP的2.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0%—20%的水平”,提起海洋经济现状,相建海如数家珍,我国海洋经济的内部结构也不合理,其中海洋渔业占54.7%,海洋石油占6%,海洋旅游占14%,海洋盐业占2%。从中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二产、三产比重偏小,尤其是科技含量不高。
  相建海认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思想,同样适用于海洋产业的结构调整。只有采用高新技术,才能为海洋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点。他举例说,海洋可以为人们提供水、石油和粮食,但目前由于技术制约,这些作用还远远没有得到发挥。今后,随着海水淡化技术、天然气水合物采集等技术的进步,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将为人们提供更多的财富。
  “遗憾的是,人们对海洋战略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相建海代表摇了摇头,就拿大洋考察来说吧,作为基本工具的考察船已有20年船龄,早已跟不上时代的需要。这次我专门提了一件建议,希望能拨款建造一艘现代化的科考船。“人们很关注‘上天’,但更要关注‘入海’。向深海和远海进军,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有极大现实意义。”相建海的话意味深长。(附图片)
  在经济界小组会上,昝云龙委员就“十五”计划的长远建设以及电力发展的市场规律等问题发表意见。 本报记者 李石营摄
冯小宁委员认为生态环境改善刻不容缓。 本报记者 徐 烨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