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开罗新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12
第7版(国际)
专栏:记者手记

  开罗新印象
  本报驻埃及记者 徐平
  七八年后重返开罗当记者,有同行问我,开罗变化如何?就连人民日报驻埃及记者站的房东老太太见到我,也问我对开罗变化的印象如何?
  在开罗跑了跑,说实话,市政建设确实有变化,但是多几幢高层建筑的变化远没有以下两点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首先是它追赶时代的脚步,以及迅猛发展的信息业。这一点,从我一踏上开罗的土地就感受到了。
  我是去年底在埃及驻华使馆办的入境签证,当时没在意,直到出北京海关时才发现,埃及使馆给我的签证日期居然填写为2000年21月27日。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入境时,开罗机场海关人员果然将我扣住了。不过他们甚至都没要我解释一下,只是通过电脑一阵忙碌,几分钟后我就被放行了。
  记得1993年我离任回国时,电脑在开罗还是一种稀罕东西,只有一些银行、机票售票处等少数地方少量配有,远不成气候。就连每个月我们必去交国际长话费的电话局,电脑也称得上是“凤毛麟角”,营业员还得用手写开收据。前不久我又去电话局交费,发现它已隶属于埃及政府新成立的信息通信部,递上交费通知,营业员在电脑前一查,一张电脑打印的单据很快就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交上钱,二三分钟事情就办完了。
  在我们记者站附近的几条大街上,过去根本没有的网络公司和电脑销售店有许多家,除了国外的IBM、惠普、康柏等名牌机外,散件组装机种类也不少。据说埃及当地的产品已经占有了国内近三成的市场,并且开发出了阿文版的win-dows2000软件。
  开罗是座国际化大都市,现代化程度也不低。但是以往一提到埃及,似乎总是吉萨的金字塔、卢克索的神庙、开罗博物馆的木乃伊,等等,似乎它的引人之处仅是久远的历史及文明,神秘的古代及古迹。现在,尽管这些举世无双的文物古迹依然闪烁着迷人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但是对我们这些在当地工作的外国人来说,却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的现代气息和时代脉搏。
  另一个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交通。开罗交通的拥挤和混乱是世界有名的。这次再到开罗,发现原先的几条高架公路又有新的延伸和扩展,市内单行道的改建工作又有新进展,交通条件比以前好了许多。
  开罗的交通条件在“硬件”上还是不错的,交通混乱实际上是在“软件”上,是人们不遵守交通法规造成的,超速、抢道、乱停车现象司空见惯,行人乱穿马路更是比比皆是。针对这些现象,埃及从今年起出台了交通新法规,下大力气抓“软件”,重点是机动车驾驶员。
  于是新现象出现了:在阿盟大街上,有了红绿灯和人行横道线;在一些道路旁,除了一般交警外,还有坐在警车里和骑在白色警用摩托车上的交警,随时准备执行任务;在机场等重要的交通枢纽,专门拖走违章汽车的吊车就停在一旁等候着。此举效果如何?据驻此地的中国记者说,效果还是有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开罗的交通情况就很好了,人们对交通法规就很遵守了。但是我想,阿拉伯谚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政府坚持不懈,开罗人在交通问题上的恶习是会慢慢改变过来的。开罗应当而且可以比现在更美丽。
  (本报开罗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