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由“隆平高科”谈开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12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由“隆平高科”谈开去
  王乾荣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已有两个多月。当时很多媒体说,“我们真正看到了知识经济的魅力”,是“时代理念的一大进步”。这主要是指公司冠上了袁隆平的名字,袁隆平还可以从中获得姓名使用费,并且成为公司的股东。
  这在中国似乎是前所未有的。我对袁隆平院士十分敬佩。最近读了鲁迅的一篇文章,联想起来,更觉得袁隆平除了具有科技成就和科学精神,其思想观念也大有值得称道之处。人们经常听到“衣食父母”这个词,我以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正是大家的衣食父母。请问哪个人不吃饭?袁隆平几十年做的事,就是要很好地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而“隆平高科”的上市更使我觉得,袁隆平院士是一个真正的时代英雄。他献出自己名字为一个商业公司命名,并不是要获得什么个人利益。他的名字已经够响了。袁隆平这样做,正如他自己所说,一是可以使公司“更容易筹集资金,独立地将杂交水稻推向世界”,二是他退休以后的研究不至于因为缺乏经费而停顿。
  鲁迅在《为半农题记〈何典〉后作》一文里说,一九二六年刘半农校点的《何典》一书在《语丝》杂志上做了个广告,就有“文士之徒在什么报上骂半农了,说《何典》广告怎样不高尚,不料大学教授而竟堕落至于斯……做一个广告何足为奇?”又说:“即使我是怎样的十足上等人,也不能反对他印卖书。既要印卖,自然想多销,既想多销,自然要做广告,既做广告,自然要说好。难道有自己印了书,却发广告说这书很无聊,请列位不必看的么?”当然,鲁迅“有时也觉得教授最相宜的也还是上讲台”,然而“必须有够活的薪水”。
  袁隆平说:“我本来是坚决不同意以我的名字作为公司的名字的。”因为他最适宜的也还是在实验室和实验田里专心搞研究。但是既然要向世界“推销”他的“作品”,就要使这个作品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袁隆平”三个字,实际上也等于一个广告,其效果也在于使人们产生信任感而使自己“多销”。袁隆平现在大约不存在生活困难问题,他只是想把科研一直搞下去。为了这,袁院士以姓名为公司冠名,是不怕失了“身份”的。
  前些日子,上海一些企业给了三十六位优秀教授以品牌“冠名权”,如“昂立教授”、“一卡通教授”等等。而教授们则分别获得企业的奖励三至十万元。有人说,教授冠名存在一定商业性,有伤大雅。其实教授也不见得就与“商业性”那么水火不相容。一个人所为,重要的是于己于人于社会有益。不想冠名,未可厚非;从发展和生计考虑,冠名也无可厚非。一个人的品行和业绩,世人自有公论。
  写毕此文,看到电视报道袁隆平荣获二○○○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和五百万元奖金的消息。为袁院士高兴之余,特加一句:我为袁隆平这个“品牌”的崇高荣誉祝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