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农村电价开始降了——山西河南农村电网改造采访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3-12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农村电价开始降了
  ——山西河南农村电网改造采访侧记
  本报记者 冉永平
  有一个看起来很不合理的现象,久居城里的人可能并不知道,那就是收入比城里人低的农民用电却要比城里人贵。如城里每千瓦时电北京是4角,其他地区也大体相当。可农村平均是6角7分钱,比城市高两角多,有的地方每千瓦时电甚至高达两元钱,农民被迫点起煤油灯。
  为什么收入低的农民用电反而要多花钱?问题出在农电成本高于城电。原因有两个:供电线路长而且线路质量差导致线损高,管理体制混乱。
  从1998年起,国务院直接部署,由国家电力公司牵头,启动了农网改造、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即“两改一同价”工程。
  工程实施两年多效果显著。截至去年底,仅国家电力公司就完成投资1100亿元(国家计划投资1892亿,其中国家电力公司负责1537亿元),已经改造了1848个县(共涉及1920个县),全国农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已经下降1角钱,仅电费一项每年为农民减轻负担就达100亿元。
  电价透明了、电费下降了
  在山西运城地区新绛县姚孟村,村委会主任刘水合告诉记者,“两改”给姚孟村带来的最大变化是电好用了。
  刘水合说:“两改”前村里的线路是70年代建的,线路质量很差,下雪天要电工拿竹竿子到变压器下捅捅才行。村里的乡镇企业由于电的问题搬走了不少。留下的企业都花了几千元买了柴油发电机。去年9月“两改”结束后,不少搬走的企业又搬了回来,而且还新办了6个企业。
  记者随意走进村口一户叫郑军命的农民家里,他家生产锅巴,几台机器正隆隆转着。小郑对记者说:“只要有销路,现在可以24小时生产。过去不行,要晚上10点以后才能用电,而且一个礼拜至少要停两三天电。为了生产只好烧油发电,一天要40到50元。现在好了,随时用电,价格也比过去低。可就是这个4000元买的发电机砸在了手里。”
  张孝村的情况也大体相当。记者来到村民卫运春家,他老伴柴玉莲抢着说:“过去天一黑电棒(日光灯)就光闪不着,还老停电。特别是到黑天,用电的多了就停电,晚上连电视也看不成。现在好了,你看我这个15瓦的泡子比过去40瓦的还亮。”随行的供电局的同志解释,这是由于电压上去的原因。刚改完时,好多供销社15瓦的灯泡脱销。
  山西由于在“两改”前农电管理体制已经进行了改革,实行电力部门统管,因此,电价相对较低,“两改”后主要是降低了线损,农民每千瓦时电大约下降1角钱。如张孝村,电价由每千瓦时6角降到4角9分。这个水平已经接近城市。
  河南一些地方在“两改”前农电管理基本归地方,一个村一个电工。一些地方“权力电”、“人情电”较严重,一些村干部常年不交电费。因为“免费”用电,所以干部一个月的用电量相当于普通农民一年的用电量,这个钱最后都摊到了农民头上。“两改”后,把过去乡电管站上划电力部门,电工也由每村一个改为由电力部门统一聘用、统一管理,不仅杜绝了“权力电”、“人情电”,而且电工人数也大大减少。
  仅降低管理费用和堵住管理漏洞一项,就使电价明显下降。
  在河南孟津县朝阳镇南石村,记者碰到在村头散步的高景星老汉,高老汉带我到他家,拿出电力部门每月用电脑打印的电费收费单和以前老人自己记录的交费表说:“过去一个字8角4,现在是6角2,便宜了2角多。现在电费透明,大家的电表都集中在一起(电力部门解释这叫‘集表’,把原来安在每家每户的电表集中在一起,以便大家监督),谁用了多少电由电工每月张榜公布,大家心里透亮。”
  记者又来到村民高保定家,他办了个烧制唐三彩的企业,生活条件较好,家里装了空调。他说:“过去空调是个摆设,现在能用了,而且每月比过去还少交电费。”
  新体制面临诸多新问题
  “两改”工程被称为德政工程,记者调查时深深感到农民对这一工程的拥护。但是,由于这项工程涉及面广、各地情况差别很大,农电体制改革又涉及多方面利益的重新调整,因此负责具体实施此项工程的国家电力公司付出了巨大努力,克服了种种困难。
  首先是好事有时候并不好办。由于体制改革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工程实施中也有阻力。据河南电力部门的同志介绍,有些村过去干部和地方上的“赖人头”(村里的恶势力)用电可以不花钱,因此这些人对“两改”就有抵触,集表几次都集不起来。为了好做工作,电力部门甚至不得不免费为村干部装电表。有一个村,甚至发生打伤电工的事件。
  把“两改”当唐僧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由于“两改”资金投入比较大,一些地方的个别部门也开始打“两改”资金的主意。如一些权力部门借口罚款乱收费,也或多或少干扰了工程的正常进行。
  其次,新的农电管理体制在提高效率、堵住漏洞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矛盾。比如,调整后,电力设施的产权不再归乡村,电力设施的保护难度加大。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省市甚至很严重。如贵州已发生几十起电力设施被盗事件。天津静海县甚至发生1万多块电表一夜之间被破坏的案件。这也是今后有关部门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
  此外,资金不足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已经竣工的省,改造面仅有60%—70%,有的甚至只有40%—50%。由于完成改造的村产生了示范效应,因此没有得到改造的村要求改造的呼声就很高,电力部门的压力较大。河南、山西电力公司的同志都向记者反映了资金缺口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